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作者 黄秋霞

2025-03-30 17:48

清风北京

“锚定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努力实现‘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3月26日上午,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形成“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样地”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经两批次遴选建立了171个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预计第三批遴选开展后,全国生态质量综合站的数量将会达到200个左右,将全面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生态保护监管重点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公园等区域;采用网格法在全国共布设1.64万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

发布会介绍,去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力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优化完善环境空气、地表水评价制度,助力水污染防治;坚持科技赋能监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研究制定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数智化转型前期试点进展良好,完成8个环境空气站点智能化改造,建设并试点运行13个智能无人运维水站;加快提升生态、海洋、碳、声环境、新污染物监测能力,选取火电、钢铁、水泥、煤炭开采等行业,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

在科技赋能助力排污口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教司司长裴晓菲介绍,从2019年开始,生态环境部开展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截至去年底,各地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入海排污口5.7万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84%,推动解决了一批污水直排、乱排问题。针对违法排污行为,生态环境部将问题线索推送给地方现场核查整改,同时应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排污口数智化管理水平,做到“一口一码”,并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自动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问题发现与溯源执法,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针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问题,蒋火华表示,在自动监测方面,主要是一些排污单位为逃避监管,伙同或指使设备运维方造假;在手工监测方面,主要是在排污单位暗示、默许下,一些第三方监测机构为抢占市场或节省成本而造假。“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我们始终‘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蒋火华说,接下来一是强法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压实各方法律责任;二是强严管,继续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持之以恒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三是强技防,建立基于数智化技术防控理念的“源头约束―过程穿透”技术体系;四是强队伍,加强基层生态环境队伍建设。

发布会还介绍,“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更加科学、高效、一体化的网络更好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一是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空气监测覆盖新的城市建成区,地表水监测在源头区增设断面并部署水生生物指标等的监测评价,海洋监测在关键区域增设点位;二是有力支撑精准科学治污,优化受自然本底因素影响大的断面布局,规范监测评价方式;三是聚焦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将新增170余条群众身边的支流小河监测,强化化工园区、垃圾填埋场和危废处置场的地下水监测。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