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9:18
27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每年的固定场次南海主题分论坛再次举行,备受瞩目。会后,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表示,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目前尚未成型,有待从三点问题上进行观察。预计其南海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成型。
美国防长赫格赛思28日至29日访问菲律宾。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刚开启,如何看待其南海政策?吴士存说,特朗普新任期的南海政策尚未成型,当前在美国在南海还有一些政治、军事、外交领域的声明或军事行动,应该看成是前任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留存。
吴士存说,特朗普南海政策的形成和未来取向有三点可以观察。
一是今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九周年,美国国务卿会不会像往届国务卿一样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的声明,强调仲裁的有效性,要求中国遵守所谓裁决,其中可能会有一系列内容涉及美国的南海政策。
二是中菲仁爱礁纠纷一旦升级,美国会不会像拜登政府那样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即如果菲律宾的公务船只、军舰、飞机在南海遇到第三国袭击,美国有保护的义务。如果仁爱礁“摊牌”,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美国的态度也值得观察。
三是菲律宾去年就放话可能提起二次仲裁,届时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第一次仲裁是在奥巴马政府的坚定支持甚至幕后全程操纵下进行的,如果特朗普政府在仲裁问题上和奥巴马、拜登政府表现一样,也将是其南海政策成型的一个标志。吴士存说,预计今年年底之前,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将基本成型。
当场南海分论坛嘉宾,越南外交学院高级顾问、前院长阮武松受到媒体追捧。越南与菲律宾同为南海当事国,但近年来不但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克制,并与中国进行良好协调,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发展也格外引人瞩目。
“中越两党的互信至关重要。”吴士存说,越南是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涉及争议领土和海域重叠范围最广的国家,但多重因素的作用使双方一定程度上没有把分歧公开化。他坦言,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议范围没有那么大,但菲律宾及其背后的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乐见菲律宾炒作争议。中越之间虽然有分歧,但不进行炒作,而是通过外交渠道双边磋商来解决分歧。这也是中越两国多年来积累的有效管控分歧的成功经验。
在马来西亚之后,菲律宾将担任2026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吴士存表示,希望菲律宾明年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后,能够在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海上合作,以及“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提到,菲律宾与美日及一些欧洲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合作密切,希望COC磋商在不受到外部势力干扰的情况下加快进行,以达成更加符合国际法、更加务实的南海合作准则。
“但是从菲律宾小马克斯政府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我作为一个南海问题学者还是有一些担忧。今年马来西亚应该能够发挥作用,真正积极推动准则磋商。”吴士存坦言,目前来看,争取在2026年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挑战不容小觑。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南海主题分论坛举办的第11年,由于没有时间限制,嘉宾们的探讨充分而深入,现场听众也反应积极。吴士存感慨,这是11年来“最爽”的一次南海论坛。
吴士存说,嘉宾在讨论中都提到了“二轨对话”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作为“二轨”的学者对公众舆论走向和政策制定有影响,11年来,各国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朋友圈越来越大,虽然有分歧,但共识也在积累。
“相信‘二轨’论坛还会发挥更大作用。”吴士存透露,他们还计划发起一个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二轨对话”机制,各方可以在其中进行直接和深入地探讨。希望邀请南海声索国、非声索国以及非南海国家代表参会交流。“二轨对话”因其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