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农业协同发展,天津将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2025-03-28 19:45 语音播报


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步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十年,在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上,三地将围绕产业、科技、市场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落地见效。

今年天津将聚焦“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守牢农业领域安全底线、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五个重点,实现“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提高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六个升级提质。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将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推动蔬菜、鸡蛋、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引导生猪产业有序发展,稳定肉牛、奶牛基础产能,提升“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启动海洋牧场项目,加快建设集苗种繁育、生态修复、科普研学、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海洋生态科技园,着力提高用海水平。

天津还将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产业协同。今年计划新建3个以上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基地数量累计达到25个以上,同时,定期开展京津冀农产品市场形势会商,积极推进区域联保联供工作,全力保障首都“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在此基础上,三地加快休闲农业合作步伐,精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进行宣传推介,为京津冀市民提供更多“官方认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让跨省跨市乡村游逐步成为周末假期消费新热点。

同时,持续深化科技协同。将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重点任务,按照“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思路定位,三地围绕育种创新、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尤其是用好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资源,聚焦黄瓜、肉羊、鲤鲫鱼等优势种业,研发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新品种,优化引种备案机制,提高京津冀优新品种落地转化效率。天津与中国农大李德发、谯士彦院士团队合作转化生物制造技术,将提升当地合成生物产业水平;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团队合作建好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打造更多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京津冀农业科技会客厅,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和开放共享。三地联合推介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打通先进品种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科技创新效益。

天津还将开展“津农精品进北京”“净菜进京”“餐桌上的京津冀”和特色农产品市集等系列活动,三地在品牌宣介、客商对接、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互相支持、合作共赢,进一步扩大京津冀品牌农产品消费市场。深化京津冀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监管规则、统一交易制度、统一实名认证的市场机制,推动京津冀区域要素市场规范化、产品市场便捷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促进农村存量资产跨省流转盘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溢价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

行走京津冀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