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6:56
1672年前的上巳节,一场文人雅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王羲之为此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行书第一”。2025年3月31日,又逢上巳节,“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在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揭面纱,包括11件宋元书画珍品在内的200余件/套中外文物,邀观众登楼赏园。
乾隆花园倦勤斋的“紫藤”在莫奈的《睡莲》上摇曳,凡尔赛宫的油画与定格在铜版画上的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像喷泉互望……古今中外万园齐聚,没有比美环节,而是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六大园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将从4月1日持续至6月29日。
“串场”千年雅集
最负盛名的盛会当数兰亭雅集。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30余人汇聚兰亭,将漆木耳杯放入蜿蜒溪中。杯停面前,就要赋诗吟咏,否则就取杯饮酒。《修禊图卷》铺陈展示,纪录片般记录山林春景间的文人雅士。展柜里,描彩漆鱼纹、云纹和鸟纹的耳杯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也许它们都曾参与过类似的盛会。
包括乾隆在内的很多人会畅想这场盛会。展出的《褚遂良摹兰亭序》和《冯承素摹兰亭序》是《兰亭八柱帖》中的两册,上面还镌刻了米芾、赵孟頫等历代名家的题跋与印章,钤印“乾隆御览之宝”。当年,乾隆命人收集了8册与兰亭有关的书帖,临摹上石,传拓成册,陈设在紫禁城、清漪园等皇家园囿中。值得庆幸的是,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兰亭八柱因石材耐火得以幸存。
文徵明的《东园图卷》,定格了即将赴任的明代官员陈沂与一众友人在南京东园作别的场面。《西园雅集图卷》上,王诜、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出镜。这幅图本是陈洪绶应友人之邀而作,但他因病无法完成。70多年后,为清代画家华喦补图,才成全了这场本没有发生过的集会。
部分“名园”限时开放
展厅里有11个“名园”限时开放,包括《莲舟仙渡图页》《层叠冰绡图轴》等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包括两幅莫奈《睡莲》在内的“西方名园”将开放至展览闭幕。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级工程师李越是展览策展人之一,她眼中的展览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园林不仅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宋徽宗赵佶心里,一块太湖石就是一座园林。他笔下的太湖石轮廓蜿蜒,如蛟龙翻腾,且兼具瘦、漏、皱、透、丑的奇石特点,故称祥龙石。石顶生异草几株,幽绿交织。细观,石上篆书“祥龙”二字,流转如水,典雅飘逸。赵佶将此石视为瑞兆,赞其“挺然为瑞”。
《万松金阙图》是近年来最热门的青绿山水。北宋少年画师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图》11年后,这幅画的作者赵伯骕出生。作为南宋著名画家,他笔下的青绿不再是千山万壑、大江旷远,而是远山如黛,近水如镜,山峦隐约间,殿宇错落,松林间白鹤飞舞。专家介绍,这并非虚景,而是以南宋都城临安的凤凰山万松岭一带为参照,勾勒出的山水画卷。赵伯骕一改青绿山水工整厚重的传统风格,形成了笔墨蕴藉的青绿山水新风格。
莫奈画过数百幅《睡莲》。他的眼里,池水、天空和植物的界限消融了,充盈着一抹东方意境。
乾隆走进“莫奈花园”
三个展厅的首件展品都是乾隆花园烫样。策展团队希望观众可以“从故宫,看世界”。乾隆花园一进烫样是最聚人气的展品之一,9月这里将对观众开放。细看这座精致的“院子”,禊赏亭内设计了一条蜿蜒的石刻水槽,称为“流杯渠”,可以模仿画卷中古人上巳节修禊玩乐的场景。
一些故宫非开放区园林露脸。
展览主题名“乐林泉”取自展品《皋涂精舍图轴》上,乾隆御笔亲题的诗塘。“林泉”是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诗意表达,“乐”于“林泉”,是人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栖居追求。正如展览前言中说的:“园林,映射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心绪。希望大家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平和安恬的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