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亦称上巳节,这个节日形成于何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曹立波 陈兮

2025-04-02 14:00 语音播报

学习

  三月三,亦称上巳节,古往今来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三月三节俗各具特色,它不仅成为多民族共享的民俗符号,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展现。

  “寻春直须三月三”,这个节日形成于何时?现知有周秦或汉代等多种说法。学界普遍接受的是,上巳节初见于周代。魏晋以后,上巳节固定于三月初三,又叫“元巳”或“重三”。在此时期,上巳节内涵逐渐丰富,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欢聚的娱乐性节日。三月三的节俗以水边祓禊、宴饮集会、游春踏青等为核心内涵,雅俗共赏,饱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识、青春意识,可谓人文情怀和社交属性兼美,反映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三月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民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

  祓禊浮卵 新水沐春

  春日新水是上巳节庆中的重要意象。其节俗中祷祝吉祥的“水边祓禊”与祈求生育的“临水浮卵”,皆以水为媒介。上巳节的“祓禊”活动见于先秦典籍《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釁浴”,汉代郑玄注此处为“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汉代至六朝,史书中或详或略,多有“上巳祓除”的记载。如,《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上巳祓除既见于庙堂,亦见于民间,蕴含着古人对水的敬畏与眷恋。文学作品中亦有“祓禊”之句,南北朝时期庾信《春赋》有“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虽然北方春水尚寒,但仍挡不住人们水边祭神的热情。宋代欧阳修作“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可见水滨祓禊活动作为上巳的文化习俗得以延续。

  上巳节习俗中与古人生命意识密切相关的浮枣、浮卵等活动,体现了人们对水孕育生命的力量的崇拜。早期上巳节有祭祀掌管婚姻和生育的高禖的习俗,有将煮熟的鸡蛋或者有早生贵子之意的红枣放在河水中、漂浮祈愿的传统。晋代张协《洛禊赋》“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中河”,梁代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中“踊跃赦鱼出,参差绛枣浮”,皆是浮卵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春风又绿 踏青探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月三正值暮春时节、草长莺飞之际,随着上巳节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与友人游山玩水、踏青嬉游等娱乐活动成为节庆的主要方式。王维有“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描绘了唐代三月三日世人踊跃出游的场景。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丽人游春图。

  宋代诗词从多方面对上巳出游的场景加以描述。韩琦《清明同上巳》诗“清明池馆足游人,祓禊风光共此辰”,踏青与祓禊仍是当时节庆的主流活动。张商英的“上巳嬉游集汉阳,云收雨霁日舒光”,描写春游时恰逢云收雨霁的良辰美景,不胜欢欣。贺铸的“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铺叙宝马香车探春出游的胜景。

  明清时期,上巳节的诸多节俗或已淡化,通俗小说中仍留下修禊与踏青集会的时代光影。明清之际的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绘制出一幅三月三庙会的市井风俗画,“那三月三日玉皇庙会,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透的时节,可也是男女混杂,不分良贱的所在”。及至清代,上巳节已然成为各阶层踏青、集庆欢会的重要节日。

  流觞赋诗 宴饮咏春

  三月三另一节俗为流觞赋诗。“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将酒杯置于水中漂流,杯停于某人面前,即饮酒作诗,文人墨客将此众活动命名为“曲水流觞”。《后汉书》中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会大宾客,宴于洛水”的记载,这种规模宏大的水滨宴饮活动,可视作后世文人集会、饮酒流觞的起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上出现了许多以“三月三”为题的诗文,如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颜延之《三月三日诏宴西池诗》、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时人对上巳节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宴饮活动的兴盛。最为风雅且广为人知的盛宴,当是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集会。永和九年的盛会成为文人雅集的象征,成为名士风流的精神符号。《兰亭序》又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其中饱含三月三上巳节中“水边祓禊”的文化意蕴,也书写了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雅事。

  唐代水边宴饮盛况空前,如今仍可见多篇诗文佳作。如张说的“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是独坐舟中的酣饮吟唱;刘禹锡的“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写上巳节俗赋予群贤逞才的契机;白居易的“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既有歌舞管弦之美,也有吟诗作对之雅。

  时至今日,上巳节俗在历史长河中随民族交往而不断丰富,呈现出各地各民族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壮族“三月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桂大地壮族之乡有“三月三”对歌的节俗,通过对歌活动传递情思。浙江畲族有上巳吃乌米饭的节俗。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吃荠菜、煮鸡蛋等节日活动。传统文学作品中记录着上巳节亲近自然、交游欢聚的文化基因,不仅是历代文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群像和民俗图鉴。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最新文章

编辑:袁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