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07:34
【主持人】
大屏幕上的照片,定格的是东城区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4号院,此时的院内古色古香,精致的青砖铺就地面,雕花窗棂尽显雅致。然而,就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场景。从陈旧破败到整洁有序,这一华丽的变身是如何完成的?各方力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胡同,看看这片古老街区“大杂院”的旧貌换新颜。
【解说】
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北京北中轴线东侧,作为中心城区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成为北京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是众多游客心中的打卡圣地。该片区经过腾退后,形成闲置公房与原住居民混杂的“大杂院”。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越来越无法适应居民们的日常需求。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李先生
以前这个院这地面都不平,坑坑洼洼的,也不规整,一下雨都积水。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刘女士
地面特别低,管道又老化,一到下雨存水特别多,几乎真是漫半院子的水。
【解说】
受文物保护需要和空间规划等诸多条件限制,要想改善这里的居住条件,并不是一件易事。为解决群众这一多年来的“烦心事”,东城区相关部门下决心解决院内下水道堵塞、道路泥泞、污水倒灌等问题,并计划将群众腾退后闲置的公房改造成公寓对外租赁,把南锣鼓巷的“大杂院”打造成文化共生、居民共生、建筑共生的“共生院”。然而,改造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居民起初并没有如预想一般支持。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杨先生
因为咱们院落也不大,平房这破烂东西也比较多,所有的衣服往外一晾,被子往外一晾,要新居民一多的话,是不是咱们这院里就更局促了?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冀女士
改完之后我们这个院剩了四户居民,然后其他都是空的房子,我们心里也有点担忧,会让什么样的人住进来?能不能不要影响我们的生活呀?
【解说】
在蓑衣胡同5号院住了30多年的鲁六群更是对这次环境改造非常抵触,工作人员经常被他挡在门外。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鲁六群
因为我(家)守(着院)门,你想想把这老房子拆了以后,(装修垃圾)走我门口是不是全是土?搁谁谁也不干。
【解说】
改善居住环境是好事,群众的担忧也真实存在,如何平衡各方关切,推动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北京市纪委监委将南锣鼓巷“共生院”改造提升工作列入全市统筹的建档立卡民生实事台账挂账督办。东城区纪委监委梳理群众反映的南锣鼓巷地区环境改造突出问题,统筹“室组地”,以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成效清单为抓手,开展专项监督,并对项目管理方东城区国资公司纪委进行工作提醒,区国资公司党委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方案,妥善解决群众诉求。
【同期】东城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任煜
让咱们相关的责任单位按照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问题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整改又获得了哪些成效这三个方面进行报送。
【采访】东城区国资公司纪检部主任 王丽娜
作为公房专项整治监督小组的成员单位,我们也会定期地跟区纪委对应监督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整个专项整治过程中,也是发现了群众的一些诉求,然后也是跟区纪委做了联动,我们根据他们的一些工作安排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去驻到现场,反复地去沟通。
【解说】
在纪检监察组织的督促帮助下,东城区国资公司与属地社区的工作人员按照“一院一方案”,挨家挨户走访解疑释惑,组织召开居民见面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采访】东城区国资公司南锣鼓巷项目部总经理 张连宽
当时从集团的领导,包括上级纪委也很关注咱们这个项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地解决好百姓的诉求,对百姓切身的一些困难加以解决,争取获得“原住民”的支持。
【采访】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共建共治委员会主任 张校
对于现场居民的诉求、解决方案,他们也会有进一步的反馈和监督,这样的话就能让各部门第一时间来尽快落实这些需求。
【解说】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改造顺利推进,成果肉眼可见,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解决院落不平整、雨季积水、缺少户外晾晒衣服工具等问题,安装防潮板,疏通下水管线,铺设地砖,搭建遮雨棚、晾衣架和绿植廊架;为消除安全隐患,给独居老人改造室内电线,修缮损坏墙面,增设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装置。同时,搭建智慧管理平台,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住户用电等情况进行监测,最大限度避免现场查表等事项影响群众生活。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李先生
改造完了,自建(房)都没了,规划得也特别好,这房有问题什么的,他们都给弄,我们外头这一块地面他们都给做了。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冀女士
还说要给我们准备解决储物空间什么的,尽心给你做了,这点我们特别满意。
【采访】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共建共治委员会主任 张校
整体的大环境很好,然后在自己的院落里私人的空间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对于美好生活大家都有一个向往,但是具体这美好生活什么样,可能以前不知道,但是现在大家是有体会了。
【解说】
目前,南锣鼓巷4条胡同38个院落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修缮公寓40套,吸引人才入住32套,入住率达80%。群众通过环境改造得到了实惠,管理方也通过租金收益支撑运维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冀女士
他们住进来之后从不熟悉,然后到熟悉,我们主动给他们包饺子送过去,平时做点什么北京特色的给他们,然后慢慢地都觉得相处得挺好的。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共生院租户 畅先生
在这个公寓之前,附近的房源并不是很好找。如果有事的话,这边的办事人员还是比较效率高的。邻里关系也都比较和谐,也吃过邻居家的饭,炸酱面,老北京最正宗的炸酱面。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共生院租户 张先生
你看我们在家有时候离得近了,出门买个东西我都不用锁门,日不闭户。还有就是互相照顾吧,你看我们一般要接孩子,平时要工作,很少在(院里打扫),你看我们这个院里这么干净,一般都是这边这个叔叔阿姨,然后还有这边这个大哥一起打扫。
【解说】
从“大杂院”到“共生院”,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凝聚了群众的心。如今,在南锣鼓巷项目部办公室的墙壁上,整整齐齐地挂着6面锦旗,其中一面,就是鲁六群赠送的,他现在是蓑衣胡同的“编外安全员”,主动无偿担负起5号院的清洁维护工作。
【采访】南锣鼓巷地区居民 鲁六群
咱们也在家退休了,互相照顾,扫扫地,做我能干的。
【同期】东城区国资公司南锣鼓巷项目部副经理 王丹丹
每次看到这个锦旗的时候都能想到当时为居民做了什么。说实话看到这些锦旗,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来看,还是非常受鼓舞和感到很温暖。
【解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更不能是一阵风。东城区纪委监委以南锣鼓巷地区“共生院”改造为切入点,全面起底摸排全区公有房屋底数,建立专项监督工作方案,与区财政局、区房管局、区审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深挖严查公房管理领域问题漏洞及可能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截至目前,梳理发现涉公房管理领域6大类150个问题,完成整改143个,立案16件16人;督促健全完善公房管理领域规章制度19个,帮助199户群众解决房改、售房办证难问题。
【采访】东城区纪委常委 区监委委员 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黄琼琅
区纪委监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办案办事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前期梳理出的重点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一个一个去推动解决,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访】东城区纪委副书记 区监委副主任 焦姝珩
我们将以公房领域治理作为东城区最突出、最具典型意义的工作予以强力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办理一批复杂疑难案件,把“后半篇文章”做实做细,持续监督推动公房产权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制度完善和严格管理。结合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为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主持人】
悠悠民生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像南锣鼓巷“共生院”一样,东城区的不少公房在“改旧造新”里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而北京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也将始终像此次监督保障工作一样,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作衡量自身工作的重要标尺,聚焦聚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为推动增进民生福祉添砖加瓦、升温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