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路上绽芳华:青龙桥“相伴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助残进行时
北京残联官网

2025-04-02 22:20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在海淀区青龙桥街道,有这样一支温暖人心的队伍——“相伴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自2015年9月由区社区服务中心授旗成立以来,他们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地区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而助残服务更是他们始终坚守的核心阵地。

以爱之名 温暖同行

春风化雨,志愿之路漫漫

服务队现有22名成员,年龄跨度从45岁到75岁,成员构成多元,传承着志愿服务精神。多年来,他们的服务范围覆盖青龙桥地区所有社区,长期固定服务的社区从最初的5个增加到如今的11个。在服务过程中,服务队始终将地区残疾人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队长金乐平格外关注残疾人群体,鼓励社区在活动报名时重点通知残疾人,并反复强调队员在服务中要保持耐心。

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传统手工艺,还紧跟科技潮流。他们将这些特色服务融入助残活动中,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生活的窗户。例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队员们手把手教残疾人制作绳结、剪纸、串珠等手工艺品,耐心指导每一个步骤,让残疾人在创作中收获自信与快乐。

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服务队还依托专业机构拓展了专业性服务。在11个社区开设的固定手工交流班,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每次开课前的手指操练习,不仅帮助残疾人活动身体,更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情感交流空间,让他们在这里放松心境、疏解情绪。

队员风采 榜样力量

在这支充满爱的队伍中,有两位特殊的成员——何畔和宁长云,她们都是持证残疾人,却用自己的力量为助残事业添砖加瓦。

何畔,48岁,作为服务队的创始人之一,拥有近20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尽管手指不全,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志愿服务的热爱,熟练掌握电脑操作,亲自制作授课PPT和教学视频。如今,她已成长为能给其他老师授课的“老师”,她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队员和居民喜爱。同时,她还学习编辑美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队伍的发展历程,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助残故事。

宁长云则是队伍的技术“总监”。生肖串珠的技法、花球的穿法、天鹅的口诀……这些复杂的手工技巧,都是宁大姐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大家。队伍承接海淀区妇联标识串珠任务时,宁大姐潜心研究两天,成功将平面画片变成立体串珠挂饰。十年来,她为下社区服务课程的教程口诀和新产品实验倾注了大量心血。尽管身体不便,但她从未因个人原因缺席下社区服务,默默奉献,从不抱怨。

携手同行 共筑未来

多年来,“相伴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助残行动得到了地区残联的高度认可,多次被邀请服务于残疾人专场活动,深受地区残疾人的欢迎。他们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实际帮助,更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成熟稳健,“相伴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在助残道路上不断前行,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真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为更多残疾人带去温暖与希望,让志愿服务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扶残助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