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5:06
你是NPC式逛商场吗?
所谓NPC式逛商场是指年轻人逛街趋于公式化:“喝奶茶-逛杂货店-选餐厅吃饭-回家”。
这种模式一度刷屏网络,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共鸣,也反映了传统百货商场吸引力下降的痛点。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按零售业态分,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4.7%、4.2%、2.7%;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2.4%、0.4%。其中,百货店销售额呈下降状态。
近几年,面对新零售和线上购物的冲击,不少传统百货商场的经营面临挑战,多家商场陆续宣布闭店升级改造。
“94岁”的北京西单商场,在2024年底宣布闭店改造,启动更新改建升级工程;
今年3月,承载了湖南长沙市民27年记忆的商业地标——阿波罗商业广场正式闭店,进行升级改造;
…………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改造成为新型商业场所”。
越来越多的传统百货商场开始“爆改”,改了什么?效果又如何?
01
老商城变身“吃谷”地
在北京王府井商圈,有一处“Z世代”消费群体的热门打卡地——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由北京新燕莎金街购物中心改造而来。
走进商场,会发现这里二次元浓度很高:地下二层有琳琅满目的周边商铺、各大IP的人形立牌,二次元爱好者们精心装扮成各自喜爱的角色,或打卡拍照,或交谈购物。这里已成为二次元圈子中炙手可热的“吃谷”地,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
“谷子”,由英文单词“Goods”音译而来,意思是商品,购买“谷子”通常被称为“吃谷”。“谷子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现象,是围绕漫画、动漫、游戏等二次元IP周边商品所形成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
不仅售卖周边商品,商场里还会举办漫展、随机舞蹈、快闪活动等。今年大二的王同学是这里的常客,“出cos(扮演还原二次元角色)不仅仅是爱好,还是一种社交方式,在这里能交到同好朋友。”
除了“谷子店”,改造后的商场还新增了很多杂货店以及种类丰富的餐饮店。其中,杂货店售卖的商品多为平价的日常用品,也被许多人称为“新时代十元店”。正在逛杂货店的市民李女士说:“一开始没想买什么,看到满满的货架,就想进去逛逛,不知不觉就买了一些小玩意儿。”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胡堃介绍,改造后已营业一年多,2024年营业额远超预期,是改造前同期的两倍。其中,二次元部分营业额近1亿元,餐饮部分营业额超过2.3亿元。
安徽合肥也有一家老商场变身“吃谷”地。从第一家二次元品牌店试营业,到二次元业态经营面积达到商场面积的五分之二,这家商场的大胆尝试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
商场负责人表示,商场撤掉传统百货服饰,改为二次元产品,“年轻客流增长了65%以上。我们的经营面积只有18000平方,最多的一天,客流接近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谷子店”都能吸引大量客流。随着“谷子店”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同质化严重,还有部分店铺面临倒闭危机。一位从业者表示,“谷子店”要保持竞争力,差异化选品是关键。
从“谷子店”到美食街区、各色饮品店、产品丰富的杂货店……这些可触可玩可逛的线下门店满足NPC顾客吃、喝、逛的需求,将年轻消费者拉进商场。
02
商场乐园化趋势明显
近几年,传统百货商场“爆改”,乐园属性愈加明显。
比如有的在周末举办户外音乐会,吸引大量观众驻留;有的精心布置主题装置,吸引顾客拍照打卡;有的则把策展装进零售,不定时举办市集、展览、快闪等活动;还有的引入滑板公园、篮球场等业态,吸引大量年轻人聚集。
此外,可以体验科技产品的数码店、能玩真人换装的潮牌服饰店、免费体验运动的体育用品店、还有VR体验区……这些都是商场里的“游乐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前来体验,带动了商场客流量的增长。
体验型业态正在成为商场和消费者新的连接点。
周六上午,北京的方女士带着上小学的女儿来到长安商场,“我们住在附近,基本每个周末都来,女儿上书法课、轮滑课,我逛逛书店和市集、撸猫喝咖啡。”
长安商场总经理助理史姝枫介绍,2019年商场启动全面转型,陆续引入潮流市集、美育健康、疗愈式猫咖等体验类项目,增加餐饮、生活服务等休闲体验业态比例,“2024年客流日均近18000人次,较2018年转型改造前提升约70%。”改造后的北京长安商场正在成为周边居民的“新生活体验场”。
除了体验业态更新,还有体验空间的改造。
去年,北京汉光百货对五层进行了整体改造,减少了女装品牌,增加了饮品店、知名IP主题店,同时进行了空间调整。
汉光百货总经理浦嘉嘉介绍,经营面积变小了,释放了很多公共区域,通道变宽了很多,带给顾客更好的体验感,“改造后销售额增长了约5%。”
如今的商场不仅仅是消费场所、体验场所,更是社交场所。
汉光百货总经理浦嘉嘉介绍,商场餐饮楼层的层高比较矮,全封闭可能有些压抑,“我们就想了一个方法,把中间的天井改成两个露天庭院,放置乒乓球桌和球拍。我们时不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瑜伽、乒乓球赛、小型演唱会等等,顾客反馈都很喜欢。”
逛商场不再只是单一的目的性购物。通过场景创新、多样业态融合,商场打造集购物、体验、社交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景,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门、走进商场,享受线下体验、社交、消费的乐趣,实现多方共赢。
03
从经营“货”到经营“人”
并不是所有商场改造,都能打好“翻身仗”。
有的传统百货商场“变身”大型买手店,但周末依旧冷冷清清;有的商场则加重餐饮比例,其他门店顾客稀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认为,传统百货商场改造是趋势,而如何改是关键。商场以前是售卖商品,如今则更多是售卖商品和服务。
当前零售业已经从经营“货”的时代向经营“人”的时代迈进。
谈及传统百货商场改造,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王宁教授认为,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键在于商品力、服务力、场景力的打造。
首先,以消费者为中心。明确目标客群,深入分析商圈周边的消费人群特征,如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换句话说,与其讨好所有人,不如深挖一类人。
其次,打造商品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同时注重商品的更新换代和差异性,提升整体品质和竞争力,特别一些定制化的商品,可能是未来消费者消费的主力。
同时,关注新兴消费趋势,比如引入共享办公、宠物服务、智能家居、无人零售等新兴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新颖的消费体验。
再次,打造服务力。提供优质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比如提供免费退换、精细化陈列、宠物寄存等免费服务,提高顾客的体验感、满意度和忠诚度。
积极构建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等服务,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需求。另外,重视智能技术应用,比如引入智能试衣镜、智能导购系统,提升顾客消费的体验和商场运营效率。
最后,打造场景力。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个性化的需求,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消费场景。消费者的需求不只是对于商品本身的选择,更在于消费过程是否有一个愉悦的体验感。情绪价值、精神满足越来越成为青年人消费的关注点。
值得注意的是,王宁教授提到,传统百货商场改造时,要警惕两个陷阱和误区。
其一是盲目去零售化。比如部分百货商场认为,传统零售容易受到电商冲击,而餐饮业无法完全被互联网电商取代,因此盲目地砍掉零售业,将大面积的场所改造为餐饮,却导致餐饮业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血战,造成新一轮的发展困境。
其二是误判年轻化的内涵。部分传统百货商场认为自己不火了,是因为自己太老了,为了迎合消费主力年轻一代的需求,开始铺天盖地设计网红打卡地。王宁教授说:“我认为这是误判了新一代年轻人打卡的内涵,他们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墙,而是能与特色历史文化、兴趣圈层深度交互的一种社交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产生消费者的粘性。”
传统百货商城改造,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只有真正读懂“人”,才有机会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