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5:12
历经近4个月的提升改造,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4月3日重新开放。“鲁迅生平陈列”展厅重装亮相,邀观众走进“文艺青年圣地”,聆听历史回响。该馆全新打造的观景区域——“鲁迅文学花园”即将在4月下旬与观众见面。
步入“鲁迅生平陈列”展厅,蓝色和红色交织,营造出明快的背景色调。展览以鲁迅一生的足迹为脉络,按照绍兴、南京、日本、北京等8个部分,全面展示鲁迅的生活、工作与业绩。“此次展厅升级,增设了新风系统,展柜全部更换为高透光低反射玻璃,微环境监控兼顾文物鉴赏与安全保护,为展览展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介绍,展览中替换了此前展出的一些复制件,新增86件(套)文物原件,一级文物占比36%,尤为珍贵。
1924年5月,鲁迅迁居阜成门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在小院的书房“老虎尾巴”里,他创作了《野草》《华盖集》等经典名篇。展厅里,鲁迅印章、方砖砚、鲁迅给木刻青年们的信等一批文物史料亮相,生动还原历史细节。一方以南梁古砖制成的砚台,就是鲁迅摆放在“老虎尾巴”书桌上使用的。仔细看,这方砚台配有紫檀木盖托,两侧有花纹,一侧刻有“大同十一年砖”字样。“1923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失和,鲁迅被迫搬出八道湾11号,后来回去取物品时,紧急中唯一抢出来的古物就是这方砖砚,可见他对此砚的重视和珍爱。”姜异新解读。
展览中还展出了许多鲁迅手稿原件。例如,一封鲁迅在日本仙台时写下的信件,又称“仙台书简”,记录了他23岁时的学医生活,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气息,叙述了当时他遇到的竞争、挑战以及心灵内外的双重历险。为了还原鲁迅在上海的经历,展厅里还打造了一间“革命咖啡店”。借用的是鲁迅一篇杂文的题目,“希望观众能够‘走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想象鲁迅在咖啡店里会见文学青年、筹备左联,以及创造社文人借咖啡文化与鲁迅展开论战的文本内外氛围,感悟真正鲁迅意义上的‘革命’内涵。”
此次重新开放,鲁迅博物馆新增“前哨”“引玉”两个临时展厅,推出《又见新月——徐志摩与卞之琳联展》《书海拾珍——传统文化主题藏书票展》。同时,该馆讲解服务升级,免费讲解由每日一场增至10时和14时两场,观众无需预约即可参与。
鲁迅旧居内,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丁香、黄刺玫4月5日将迎来百岁生日,为京城花事添盛景。
“我们还将打造更多样的开放区域。”姜异新说,目前“鲁迅文学花园”正在建设中,将在4月下旬与观众见面,“观众可以漫步花园,寻觅鲁迅文句,感受《野草》中描绘的意境,探索博物知识,感悟鲁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