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8:22
北京市第七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干部团队赤峰市工作组自2023年成立以来,扎实推进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工作组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京蒙协作新篇章贡献力量。
争做京蒙协作先锋
让“红墙意识”在“红山”脚下落地生根
赤峰工作组共有26名挂职干部、234名挂职专业技术人员,自2023年6月到岗后,带着“红墙意识”浸润下不断淬炼的政治品格,奔赴“红山”文化熏陶下的实践热土。
一是树牢“绝对忠诚”
工作组始终把加强党建引领放在团队建设首位,第一时间成立挂职干部团队赤峰市工作组临时党支部,搭建严密的组织体系,精心筹划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团队向心力。全体干部人才自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京蒙协作及挂职锻炼的意义,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严守工作纪律。
二是扛起“责任担当”
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发挥团队所长,走基层、下田地、跑项目,深入8个旗县110个苏木乡镇和全部协作项目、示范村,摸民情、察民意、解民忧2000余次,统筹使用京蒙协作资金11.31亿元,实施项目331个,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倾情助力。
三是坚持“首善标准”
扎实推进“京蒙协作先锋行动”,以国家东西部协作年度考核为牵引,不断深化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消费帮扶,顺利完成2023年度国家实地考核迎检工作,最终,在国家乡村振兴考核东西部协作考核部分,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四,为历史最好成绩,持续巩固了合作成果,竖起了挂职干部团队的良好形象。印发《京赤帮扶28年》专刊,全面、系统、客观地回顾了京蒙协作历程和成就,进一步激发京蒙协作激情和动力,不断谱写京蒙协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维推动京蒙产业协作
让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
成为共谋发展新动能的北京“反向飞地”
发挥京蒙协作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企业研发在北京,生产落地到赤峰”的思路,投资6.22亿元建设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促进园区成为推动赤峰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智谷。
一是打造产业共建新平台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立足“反向飞地孵化器”定位,以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既符合赤峰产业格局,也与北京未来产业布局相契合,将有力推动赤峰产业链与北京乃至全国创新链有效衔接。
二是解锁产业协作新路径
在统筹使用京蒙协作项目资金,推动杂粮、果蔬、牛羊、生猪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上,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反向飞地”,推动产业链协作进一步延伸至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将有力推动实现两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协作成果可视化
2023—2024年,工作组累计投入产业类项目资金7.6亿元、实施项目165个,组织开展“京蒙百企情-多彩赤峰行”产业对接、赤峰-北京产业协作深度对接交流会暨赤峰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周等多场活动,引导100余家企业就农牧业、能源、商贸、工业等领域进行深度对接。截至目前,引导中粮、首农等20余家北京企业相继落户赤峰,新增投资额23.95亿元,共建产业园区28个、帮扶车间47个,吸纳劳动力就业4600余人,让京蒙产业协作持续产出可视化成果。
首创“赤峰好物进北京”消费帮扶品牌
努力实现“赤峰好物”美誉度
与北京“菜篮子”供应力双提升
聚焦打造消费帮扶新品牌,工作组首次提出“赤峰好物”概念,牵头策划、统筹开展两届“赤峰好物进北京”系列展销推介活动,央视《晚间新闻》等60余家中央、自治区等各级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项研究、听取汇报。工作成效形成经验在全市推广。
一是系统谋划,“外溢效应”明显
以“点”的活动举办带动“面”的平台建设,搭建了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招商引资引智平台、全产业生态链平台、“六进”集采集供平台,吸引全市200余家参展企业携1200余种产品参加,扩大了展会的外溢效应,让北京市民能够享受到立体化、一站式“好物”服务。
二是敢闯敢干,突出“首发”引领
活动推出一批“首发”成果,包括发布“赤诚峰味”品牌升级计划、“赤诚峰味”线上旗舰店、京赤旅游精品路线和“京蒙情·赤峰旅游一卡通”等,助力集聚品牌资源、提升产业能级、引领消费潮流。
三是用心用情,注重群众体验感
活动现场室外是“赤峰好物+京城美食”和 “十二道赤诚峰味”,室内是“遇见赤峰”历史文化介绍以及赤峰文旅和农牧业产品展示。首次举办的“赤峰好物在西城·美食节”更是涵盖“千人共飨手把肉”“草原盛会·悦动京蒙”小型文艺演出等亮点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活动期间,销售金额累计达到1.88亿元,签约总额432亿元,彰显了在京蒙协作的推动下,赤峰市民的“钱袋子”鼓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也更丰富了。
积极参与“两大沙地歼灭战”
为构筑首都“护城河”、筑牢祖国北方
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京蒙力量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融入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大局,助力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奋力书写“沙地歼灭战—京蒙协作”新篇章。
一是凝聚人心
坚决扛起防沙治沙政治责任
建立京蒙协作参与防沙治沙长效机制,举办“向沙而战、向绿前行——京蒙协作赤峰挂职团队主题党日活动”,前往翁牛特旗乌白路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区开展防沙治沙活动,栽植京蒙协作助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友谊林,让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成为挂职干部团队的思想共识。
二是汇聚力量
引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防沙治沙工作
整合资源,协调推动“三北”工程六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央企参与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主动探索,积极推广“以路治沙”“防沙治沙+产业基地+新能源+生态旅游”等治理模式;拓展思路,联合支付宝、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策划发布“赤峰喊你来治沙”活动,收到点赞量10万人次,计划在翁牛特旗栽种黄柳110万棵。截至目前,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56万亩、人工种草141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深化文旅交流合作
让赤峰这座首都“后花园”惠及更多北京市民
作为首都“后花园”,赤峰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以京蒙协作“旅游倍增”计划为动力,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融入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做实“里子”,立足北京市民所需
宣传推介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模式
借助“赤峰好物进北京”活动契机,创新发布追根溯源的寻龙之旅、辽风古韵的寻塔之旅、金秋坝上的摄影之旅、“燕山北麓·百里画廊”的寻秋之旅、北疆冬韵的冰雪之旅、汤泉颐养的养生之旅6条赤峰旅游精品路线,让赤峰的风土人情被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熟知。
二是挣足“面子”,聚焦北京市民所盼
助力提升赤峰文旅体验
创新推出“京蒙情·赤峰旅游一卡通”,让北京市民以148元价格享受总价值8580元的赤峰市优质旅游资源,让协作成果切实惠及老百姓。推动赤峰市政府与北京首都旅游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双方在旅游产业交融、农畜产品集中采购、人才交流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民在赤峰的文旅体验。
坚持人才赋能,实现京赤两地
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协作
从“双向奔赴”到“互相成就”
充分发挥北京挂职干部和挂职人才资源优势和突出作用,通过联学校拓视野、联医院提技术、联人才增内力等帮扶模式,深入开展京蒙两地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结对帮扶。
一是教育帮扶共筑梦
122名北京优秀教师舍小家、顾大家,远赴赤峰教书育人,围绕跟岗实习、学科共建、课程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内容,推广北京先进的教育工作理念和成功经验,推动京蒙教育协作内涵式发展,促进全市各地各校在教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课堂转型等方面提挡升级,进而引领带动两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二是医疗帮扶显真情
112名挂职医疗人才积极开展“组团式”医疗助力乡村振兴、本地医疗人才培养、基层义诊等活动,积极推动“医联体”结对建设,促进京赤形成“当地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两地联动”的联合诊疗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有效解决了农村牧区“看病难”问题。协调推动“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建设,宣武医院累计选派44名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等专家入驻赤峰市医院,开展特需门诊诊疗1800余人次,着力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神经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转化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是人才互动聚合力
定期组织260名京蒙协作干部人才开展多领域交流学习,围绕教育教学、临床医学、社会治理、双向互鉴等内容,组织100余次专题培训班、实地考察学习、主题党日活动、本地现场观摩及专家讲解,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理念,不断拓展干部思维,提升工作质效,提升当地教育医疗和人才服务水平。
校检:孙朝阳 陈沙
审核: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