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些纸箱是易燃物,现在天气干燥,堆在楼道里容易引发火灾,希望您能清理一下。”一位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少年,笑眯眯地对一位居民说道,还鞠了一躬。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在广外街道中新佳园社区已不是新鲜事。2024年中新佳园社区党委牵头组建“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50余名中小学生化身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鲤鱼”志愿服务队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社会实践的舞台,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青春活力。
参与社区建设 为青少年成长助力
中新佳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亮告诉记者,“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名字中“小鲤鱼”灵感源自“鲤鱼跃龙门”的典故。“我们希望将社区变成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通过制度化组织、常态化活动和规范化管理,帮助孩子们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身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在持续关注家园的过程中,鱼跃龙门,成人成才。”
服务队成立后,每月的清洁日活动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当天,孩子们手持扫帚、夹子,穿梭在楼道间,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发现堆放的杂物就立刻清理。有的孩子因为岁数小,很多工作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就招呼同伴一起动手。活动结束,大家虽是满头大汗,但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看到社区变干净了,我特别自豪也特别开心!”一位队员感慨道。
除了参与清洁日活动,社区还组织“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参与消防安全培训、参观消防站等活动。在消防站,孩子们在消防员的指导下,戴上安全帽,认真地操作灭火器。同时,消防员结合真实的火灾事故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科普了火灾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报火警、如何紧急避险等常见的预防措施。
“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范一一回忆起这一年的经历,感慨颇多:“以前我不太关心社区的事,觉得这些离我很远。但加入服务队后,我发现自己也能为社区出力。每次活动后,我都觉得自己成长了一点,不但学会了怎么跟人打交道,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年来的活动让青少年在服务中锤炼品格,在协作中学会担当。他们用行动证明,成长不仅发生在课堂里,更能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发芽。“这些孩子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责任感,进步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张亮说道。
小手拉大手 反哺社区治理
“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不仅推动青少年成长,还为社区治理带来新的力量。楼道堆物堆料问题是社区治理的难题,不仅影响环境整洁,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过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说时,常因居民的不配合而收效甚微,甚至引发口角。相比之下,“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上门效果则更好一些。
“阿姨您好,我们是社区志愿者。最近在清理楼道堆物,您看门口这些东西能不能麻烦您收拾一下?堆在这里有点挡路,还不太安全。”居民皱了皱眉,语气有些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放这儿也没碍着谁,放了好几年了都没事。”“我们明白这些东西对您可能有用,但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消防员叔叔上次演练时特别提醒过我们。”孩子们的话语真诚而有理,阿姨的态度渐渐软化。她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笑着说:“你们这些小家伙还挺会说话的,我这就收拾。”说完,她转身收拾起了杂物,孩子们也赶紧上前帮忙搬纸箱。通过几次实践,孩子们逐渐摸索出了沟通的技巧:用微笑拉近距离,以事实打动人心,再加上几分耐心的建议,往往能让居民从不理解转为配合。
除了为社区治理增添青春力量,队员们还带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我家孩子以前不太爱说话,加入服务队后,不仅人开朗了,还经常拉着我一起收拾楼道卫生,说是要做榜样。现在我们家门口干干净净,她也挺自豪的!”范一一的父亲范业亮说道。
一年来,“小鲤鱼”志愿服务队已开展20余场主题活动,清理楼道堆物800余处,排查安全隐患60余次,赢得了孩子们、家长们和居民的一致好评。更加可喜的是,现在孩子们已经把参与社区治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他们在社区中发现问题后,会让父母在微信群里反馈,社区工作人员则迅速跟进,让社区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张亮告诉记者:“下一步,社区党委将继续以青少年志愿者为抓手,解决社区治理中群众动员难的痛点,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付善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