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16:27
美国投向全世界的“关税原子弹”引发轩然大波。多国明确反对以及华尔街的“地震”也没能阻止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于当地时间4月9日正式落地生效。
覆水难收,但特朗普政府“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吗?近日,一位有着15年一线制造业经验的美国玩具制造商莫尔森·哈特发表长文,提出此番关税政策不仅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还会让美国更穷,“关税能救‘美国制造’不过是致命幻觉。”
莫尔森这篇5000多字的“檄文”可谓刀刀见血。比如,iPhone屏幕、外壳和电子元件的生产主要依赖亚洲工厂,美国工业级供应链严重不足,企业最终还得依赖进口;美国不仅缺人、缺技术,更缺基建,若大规模重启制造,电网、公路和港口将承受巨大压力;美国建厂困难重重,即便手续顺利,新建一座工厂也至少需要两年,而道路、电站等配套设施的修建更是遥遥无期……
莫尔森还讲了一个自己的案例——其所在公司曾生产一种类似乐高的拼插玩具“雪花片”,但美国本土几乎找不到会修模具的师傅,模具一旦损坏就得从中国重新订购,产线一停就是几个月。这些事实生动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的迁徙远不是美国政客拍脑门那么简单,供应链重构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关税再高也不会立竿见影逼出“美国制造”。
其实,对于这一点,特朗普应该有所体会。上一任期,特朗普就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受此影响,美国钢铁行业当年的确获利颇丰,但钢铁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导致汽车、机械、建筑等行业成本飙升,给产业链下游带来沉重压力。彼时就曾有美媒指出,特朗普征收钢铁关税,保护了钢铁制造商雇佣的14万工人,但也惩罚了以钢铁为原料的各行业中的650万人。最终,看似占尽关税“红利”的钢铁行业,也没能逃出困境。由于持续亏损,去年美国钢铁公司甚至还差点被卖给日本制铁公司。
自建国以来,美国曾发起数轮“关税战”。围绕关税议题,尽管各路经济学家常常左右互搏,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是共识——美国消费者,才是为关税买单的人。眼下,正经历“蛋荒”的美国民众,又开始恐慌性抢购农产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美国互联网上,“特朗普衰退”成为热词。面对民怨,特朗普试图用“长痛不如短痛”安抚市场,但美国民众显然无法与其“共情”。因为明眼人都清楚,真正的负面效应才刚刚开始。
“遇事不决,关税力学”,特朗普政府正通过摧毁美国人的生活,玩一场注定失败的“回流赌局”。美国民众的抗议喊话、全线崩盘的美股期货、本土企业的连连叫苦,也很难叫醒装睡的人。
图源:央视新闻、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