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3月28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落下帷幕。西城区代表队以29项一等奖、45项专项奖的优异成绩拔得头筹,总获奖数及一等奖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本次大赛中,由西城区16所学校55名中学生组成的代表队表现亮眼。参赛项目覆盖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思维。其中,来自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和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团队研发的“基于智能图像处理的教室学生面部情绪状态自动辨识系统”通过智能图像反馈系统,能实时收集学生情绪数据,帮助学校了解学生情绪波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获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自主创新专项奖;来自北京市三帆中学的项目“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地铁站适老化设施优化研究——以西直门地铁站为例”则凭借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探讨和研究地铁站适老化设施的优化措施,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站点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老龄化社会,赢得评委高度评价。一位获奖学生坦言:“参赛让我意识到,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改变生活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项奖评选中,西城区学子斩获由中科院相关院所、知名科技企业等设立的45项荣誉,一些学生成果更是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悉,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高竞技舞台。近年来,西城区教委通过搭建学校与科技馆结合、联动实验室、开设科技特色课程、引入科研院所等方式,构建起“基础普及+拔尖培养”的双轨教育体系。推动更多“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果”走进课堂,为青少年点燃科学梦想。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中,西城学子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研究能力,更体现了对社会热点的敏锐关注。多个获奖项目聚焦“双碳”目标、老龄化服务、城市治理等议题,正是用科技创新回应时代需求。随着赛事收官,西城区科技教育的创新实践仍在继续。这片沃土上,未来或将走出更多引领时代的科技新星。
记者石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