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0:33
4月10日上午,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
这是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大风天气不仅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对于需要就医的人而言,
更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为保障能顺利就医并确保安全,
以下从出行前准备、
途中安全防范、
到达医院后的注意事项
以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等方面,
为您详细梳理。
出行前全面规划
关注天气信息
提前通过电视、手机气象应用程序等渠道,密切留意大风预警信息。着重查看实时风力等级,若风力达6级以上,出行需格外谨慎。了解大风的强度、持续时长及可能影响的区域,据此合理规划就医时间与路线,尽量避开极端天气时段与危险区域。
慢性病患者提前备药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等,务必提前储备足量常用药品。检查药品存量,确保有至少3-5天的药量储备,以防大风致使交通受阻或医院停诊,耽误用药。像降压药、降糖药、哮喘吸入剂、心脏病急救药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药品。
挑选安全出行方式
优先选择乘坐出租车或自家私家车出行,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应避免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以防强风将人刮倒引发危险。若距离医院较近且必须步行,要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层建筑、广告牌、树木等易有坠物的区域。
带齐必备物品
出行时,务必携带病历、医保卡、急救药品等就医关键物品。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滑鞋,以防地面湿滑或大风影响行走平衡;身着防风保暖衣物,如帽子、围巾、口罩等,既能抵御大风寒冷,又能防止呼吸道受刺激;若沙尘较大,可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此外,尽量穿着紧身衣物,避免宽松衣物被大风掀起,干扰行动。
途中谨慎防范
远离危险区域
行走过程中,要远离施工围挡、临时搭建物、老旧围墙、电线杆等存在倒塌风险的物体。切勿贴近建筑物墙面行走,防止高空坠物伤人。同时,避开大树,以防树枝被大风刮断砸伤自己。
特殊人群专人陪同
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身体较为脆弱,出行时应由家属全程陪同。若使用轮椅或推车,需格外注意其稳定性,防止被大风掀翻。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逆风行走,减少大风对呼吸道的刺激,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如哮喘患者的吸入剂,以备不时之需。
严守交通规则
如果是自驾,行车时要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紧握方向盘,时刻警惕横风影响,避免车辆失控。停车时,选择远离枯树、广告牌等易倒塌物体的安全位置。过马路时,由于大风可能影响视线,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仔细观察过往车辆,切勿抢行。
到达医院妥善应对
及时清理整理
进入医院后,尽快清理身上沾染的尘土,防止将沙尘带入诊疗区域,影响医院环境与他人健康。同时,及时脱去被风吹湿或弄脏的衣物,前往温暖区域等待就医,防止身体受凉。
严格遵循医院规定
在医院候诊、检查、取药等过程中,严格遵循医院的指示与安排。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避免丢失。不要在医院内奔跑或随意走动,维护医院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特殊情况冷静处理
紧急情况立即呼救
遭遇外伤、突发疾病等紧急状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向调度人员说明大风天气对救援造成的影响,等待救援期间,尽可能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为患者保暖,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慢性病相关应对
若慢性病急性发作,如心绞痛、哮喘发作等,患者应立即服用应急药物缓解症状,并迅速拨打120求助。
灵活调整就医方式
对于非急症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延期就诊,或选择线上问诊,减少外出风险。若必须前往医院复诊,提前规划,尽量挑选风小的时段,如早晨或傍晚出行。同时,提前联系医院,确认门诊是否正常开放,避免白跑一趟。
在大风天气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但如果病情紧急,
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
做好防护措施后再就医,
全力避免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