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在天坛公园神乐署精彩亮相。活动发布了太庙、天坛等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东城共有9处入选,让我们一睹为快!
太庙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皇家宗庙。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要建筑包括享殿、寝殿和祧庙,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太庙不仅是祭祀场所,也是皇权与宗法制度的象征,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文化和建筑艺术。
天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以宏伟的建筑和独特的布局著称,其严谨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农业丰收的祈愿。
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
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北侧200米处的宏恩观内,是一座以中轴线文化为主题的在地博物馆。宏恩观有着700多年历史,始建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名为千佛寺。2023年6月底保护性修缮完成,同年11月正式亮相。
隆福寺文创园
隆福寺始建于明朝1452年,曾经的庙会有“诸市之冠”的美誉。隆福寺文创园连续多年获评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汇集共享办公、美术馆、精品书店、艺术街区、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提升改造公共空间街区,打造复合功能为主的四合院传统风貌区。
钟鼓楼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象征着北京的城市精神和文化传承。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2022年8月26日,鼓楼一楼展陈“时间的故事”正式投入试运营。
颜料会馆
始建于明代中后期,是京城较早的商业会馆之一。作为“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的重要组成,颜料会馆近年来共演出300余场,接待市民5万余人,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连续三年作为北京文化论坛观摩点位,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
地坛
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自1985年起举办的地坛庙会,已成为市民春节期间品年味、赏年俗的选择。地坛书市火爆金秋,构建起读者与书籍交互的“能量场”,带来“书香之城”的文化气息。
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美后肆时)
位于美术馆后街40号,是地铁8号线工程腾退后新建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场馆,是目前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街道级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体在实现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开馆以来累计进馆近80万人次,惠及市民50余万人次。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位于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是国内唯一被专家认可、有史料可查的曹雪芹在北京有确切记录的居住地,是文学巨著《红楼梦》诞生之地。馆内常设“曹雪芹故居陈列”,开设手工坊体验,举办“义行兴趣课堂”等公益活动。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林萱 张传东 王峥 张维民 闫文 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