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乡村产业链,让农民获得感更足
央广网 | 作者 和生

2025-04-11 21:47 语音播报

时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基本健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拓展,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划》为健全乡村产业链发展指明方向。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乡村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湖北枝江智慧农业

健全乡村产业链,能让农民从“种养”走向“加工”“销售”,让农产品从“单一产业”迈向“三产融合”。譬如,在“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智能温室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让当地蔬菜种出高效益,各类农产品加工厂则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在江苏盱眙,小龙虾从田间走向餐桌,带动加工、餐饮、旅游等多产业协同发展。实践证明,加强农产品产业链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农业更有竞争力,也会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

健全乡村产业链,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民真正分享到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以陕西洛川的苹果产业为例,当地通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实现了农户、企业、产业“三赢”。在黑龙江五常,许多稻农通过订单农业实现保底收益,优质大米的品牌溢价又为他们带来二次分红。只有设计和建设好利益联结机制,才能让农民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者,而始终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贵州丹寨:学生体验苗绣度暑假

健全乡村产业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更是要让乡亲们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从浙江安吉的竹产业到贵州黔东南的苗绣,眼下,全国许多地方的乡土资源禀赋正在科技和创意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农民的劳动价值被重新定义,乡村比较优势被进一步激活。当乡村产业链不断延伸,不仅让乡村经济更有活力,也让乡村生活更加宜居宜业。

农业强国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是一幅宏伟蓝图,更是一项沉甸甸的民生承诺。只有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农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编辑:赵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