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周刊 | “共享小屋”让社区更有温度
北京晚报 | 记者 骆倩雯 甘南

2025-04-14 14:48 语音播报


在大兴福海佳园社区有一个“共享小屋”,居民家里只要有闲置物品,都可以拿到小屋里来,有需要的人随时可以取来自用。这个“共享小屋”已然成为邻里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方便

盘活居民闲置物品

“共享小屋”位于福海佳园社区一区2号楼一层,30多平方米的小屋干净明亮,各种物品摆放整齐。记者看到,小屋内设有三个区域,分别是“共享物品区”“置换物品区”“共情交流区”。“置换物品区”里摆放着居民家中的闲置物品,可以互相置换;“共情交流区”放着居民交流用的小黑板和留言本,记录邻里之间的暖心事;在“共享物品区”,熨烫机、家用梯子、婴儿车、轮椅、工具箱、打气筒一应俱全,供居民免费使用,谁家里有需要,可随时过来借用。

“谁家没事不能总放着一辆轮椅,但家里老人突然生病需要怎么办,现在到这拿起来就能用,特别方便。”居民周女士特别喜欢这个“共享小屋”,她说,这里能给居民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像她有时一次买的菜太多,或者快递箱子太大不好拿,就来小屋“拿”辆小推车用,特别方便。

居民李先生对“共享小屋”也是赞不绝口:“我孙子偶尔回来,但家里的婴儿车不方便带过来,再买一辆的话,家里又没地方放,我就来小屋借用一下婴儿车,出门带他轻松多了,真是要感谢社区这个好创意!”

和谐

邻里矛盾迎刃而解

除了共享物品外,社区还鼓励置换物品。截至目前,社区已有百余位居民在“共享小屋”置换物品。物品置换,不仅促进了社区内资源循环利用,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有些生活中的小矛盾甚至也能迎刃而解。

居民王先生和李女士住在同一单元,楼上楼下,原本关系还算融洽,但随着王先生家孩子逐渐长大,时常在家蹦跳、玩耍,产生的噪音对楼下李女士一家形成了困扰。可能是因为每次沟通时多少带着点气儿,双方矛盾逐渐激化,邻里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

转机出现在“共享小屋”出现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为给孩子置换玩具走进了“共享小屋”,恰好遇到正在挑选书籍的李女士。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他们开始交流起“共享小屋”里的物品。王先生发现,李女士带来交换的一本儿童教育书籍正是自己一直想找的,而李女士也对王先生带来的一个拼图玩具很感兴趣。

在交换物品的过程中,双方打开了话匣子,越聊越投机。在融洽的气氛中,王先生主动提及噪音问题,表示今后会多约束孩子的行为。李女士也表示,孩子活泼的天性可以体谅。就这样,双方的矛盾借此机会开始化解。

暖心

在线共享感情加深

为了方便年轻居民,除了线下置换,社区还建立了线上“共享小屋”平台。如果家里有闲置物品,都可以在群里发布信息,在线共享。

居民小赵家中有一套齐全的维修工具,然而大部分时间都闲置在角落。于是小赵将这套工具箱的信息挂在平台上,没想到很快就有邻居联系他借用。小赵热情地将工具借给对方,并细心叮嘱使用方法。一来二去,通过这个小小的维修工具箱,小赵结识了许多原本并不熟悉的邻居。

如今,在社区的共享群里,互帮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只需在群里招呼一声,就会有邻居主动提供帮助。

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以前和邻居们都不怎么打交道,大家都是关上门过自己的,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慢慢成了朋友,感觉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大兴福海佳园社区的这个“共享小屋”,已然成为邻里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邻里周刊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