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15:12
清代北京,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城市商业经济的深入发展,便于广大平民交易的都城晓市悄然兴起。其时北京除各大市场外,“更有晓市之设,每值鸡鸣,买卖者率集合于斯以交易焉。售品半为骨董,半系旧货,新者绝不加入,以其交易皆集于清晨,因名晓市,或谓鬼市,亦喻其作夜交易耳,俗呼小市”。
这种晓市是什么时候“相沿成市”的呢?从现已查到的文字记载来看,可以说,至迟在乾隆后期,即二百多年前,它已受到京城文人的关注。
清代乾隆朝文人杨米人在《都门竹枝词》中称:“零星货物满天街,黑市才收小市开。茶馆门前收骨董,又邀隆福寺中来。”
嘉庆朝的查揆,在《燕台口号一百首》中写道:“乍听鸡鸣小市齐,暗中交易眼昏迷。插标人去贪廉贱,一笑归看假货低。”这“假”即所谓玩鬼把戏。鬼市的鬼,主要不是取夜行的意思,而是取用鬼祟手段以假充真而骗钱的意思。
嘉庆末年佚名人士撰写的《燕京杂记》留下了下述记载:“外城东有东小市,西有西小市,俱卖皮服、椅桌、玩器等物,而东市皮服尤多……东小市之西,又有穷汉市。破衣烂帽,至寒士所不堪者,亦重堆叠砌,其最便宜者,割方靴为鞋,价值三十余钱。官则不屑,商则不宜,隶者不敢,惟上不官下不隶,而久留京邸者,则甘之矣。西小市之西,又有穷汉市。穷困小民,日在道上所拾烂布、溷纸,于五更垂尽时,往此鬻之,天乍曙,即散去也。”东西小市之外,有所谓的“穷汉市”。由于穷汉市场大多为拾捡而来的遗弃旧物,与其说是旧货市场,倒不如说是垃圾市场。
在道光、同治年间的杂记、诗集中,也不时出现对京城晓市的描述,如说:“半壁街头晓市喧,市头人影射朝暾。”“夜方五鼓未啼鸦,小市人多乱似麻。贱价休贪防盗物,牵连难免到官衙。”在这种晓市上买东西,因为夜里成交,货物真假难辨,好坏难分,往往上当受骗,而买了偷盗赃物,还要吃官司,有口难辩。
光绪年间的许善长在其《谈尘》中称:“都门骡马市一带,黎明时地摊甚伙,谓之黑市。物之好丑不一。”同时期的韩又黎在《都门赘语》中发表了一首题为《南小市》的七言诗:“凌晨万货集朋侪,灿灿衣裘列岸排。可笑蝇营成晓市,三竿日上剩空街。”晓市本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虽然人员混杂,但其低廉的价格确实吸引了广大民众,深受寻常百姓的欢迎。
清末宣统年间,旅京文人兰陵忧患生在诗文中描写京城“小市”,说当时“世俗或呼鬼市”。其诗曰:“小市东西遥对峙,平明买卖闹如蜂。万般故物杂真赝,准备收摊九点钟。”晓市多于后半夜至天未亮时进行交易,也有晓市交易时间延长到天明九点钟。
民国初期,在记述京城民俗的笔记文章中,也常见“小市”“黑市”的踪影。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京师崇文门外暨宣武门外,每日晨鸡初唱时,设摊者辄林立,名小市。与江宁之城南二道高井附近所有者相同。又名黑市,以其不燃灯烛,凭暗中摸索也。物既合购者之意,可随意酬值。其物,真者少,赝者多;优者少,劣者多。虽云贸易,实作伪耳……稍不经意,率为伪物,所得不偿所失也。且亦有以数百钱而得貂裘,以数十金而得恶衣者,则以穿窬之辈,夜盗夜售,卖者、买者均未详审其物也。”晓市卖的东西虽以旧货为主,但是新的、伪劣假冒的、偷盗的赃物等无所不有。
民国初年的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也有类似描述:“京师之市肆……又有所谓黑市者,在骡马市一带,夜四鼓而集,向明而散。其中诈伪百出,纪晓岚《笔记》(指《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所云‘高丽纸缀为裘,泥制酱鸭’,盖自昔为然。”
其他类似者从略。”当时北平的晓市有零物市、果子市、糖市、耍货市、粮市及菜市六大类,大多分布于德胜门、崇文门、前门、广安门等城墙附近偏僻处。1932年,北平社会局出版的《北平市工商业概况》,对北平晓市作了详实记载:“晓市概皆寅集辰散,各行商贩均按时集合,作数小时之交易即行散去。一曰零物市,有两处,一在德胜门内,一在崇外唐洗泊街,行话呼为北市南市。大而木器布匹、小而洋钉报纸、贵而金珠玉器、贱而烂铁残铜,凡属食(实)用之品几无一不备。中以打鼓者向各处所收零星旧物为多。每日清晨,城中商伙及摊贩前往觅购如蚁赴膻。以售者皆欲低价脱手,购者即各抱其目的以求博得余利也。二曰果子市,有三处,一在德胜门内,一在崇外药王庙,一在前门外。外来之干果鲜果,皆先集其中,凡大小干鲜果业,胥于天将明时,携筐负袋,孜孜往购,不厌辛劳。三曰糖市,有两处,一在德胜门,一在朝阳门,多系本市糖房出品。惟螺丝糖棍糖,论斤发卖,余则以块计。外有糕点饼干,或论块,或论包。—经贩售,约可得十分三之利。本小利大,小贩多趋之。四曰耍货市,即附在前外果子市及两糖市,系采用竹木铝铁或玻璃纸张制成小孩玩耍之物,多出于贫家妇女之手,售价极贱,小贩日往贩卖,藉度生活。五曰粮市,有三处,一在西珠市口,一在广安门大街,一在西直门外。为粮栈与粮店交易之所。六曰菜市,有三处,一在广安门,一在天桥,一在阜成门,为菜户与菜贩常年交易之地。凡兹所列,皆以商贩交易为限。
1935年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编辑出版了《旧都文物略》。在这部书“市井琐闻”一章中专设“晓市”条目,说:“旧京地幅辽阔,官设市场以利民众,而于东西两市场之外,更有晓市之设……旧传此项市场非官设,缘有世家中落思以动产易米柴之资,复耻为人见,因于凌晨提携旧什物至僻处兜售,遂相沿成市。故至今晓市仍多在僻处。北平有晓市三:一在宣武门,一在德胜门,一在崇文门。宣武门地近琉璃厂,故多古董书画;德胜门多旧家具;崇文门则以估衣为大宗也。”
晓市是“定时集合”的交易市场。清代至民国时期,北京晓市历二百余年而不衰,主要以贫民为其顾客来源。晓市虽然有蒙骗坑人之举,但毕竟反映了社会人群的某种客观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为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