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18:01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与原有15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介绍,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中医药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
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次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提出“全民参与、关口前移”策略,家庭层面倡导配备体重秤、腰围尺和体重管理日历,加强婴幼儿及青少年体重监测。
全国爱卫会介绍,严禁校园售卖高盐高糖食品,确保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推广中医体质辨识和饮食运动指导;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等配置体重秤。
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等。
健康帮扶乡村重点人群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健康环境待改善等挑战。
健康乡村建设行动提出,到 2030 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农村环境更加健康宜居。
行动要求提升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通过县域巡诊、上级机构派驻等方式补齐服务短板。乡村医疗机构要健全防止因病返贫监测机制,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帮扶,落实分类救治等健康服务。各乡村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健康宜居乡村。
鼓励养老机构提供中医服务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由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牵头,目标是到2030年,我国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5%。
行动要求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拓展中医药在疾病防治、老年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医药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国家中医药局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老年群体保健、康复、照护服务;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中医传统功法工间操,学校将脊柱保健操纳入课程;支持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角。
全国爱卫会表示,三大专项行动以“预防为主、多方联动”为核心,会定期督导评估进展。到2027年,这些行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2030年完成所有既定目标。
【相关新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87%
近5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积极进展与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87%,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5%。
14日,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庄宁介绍,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了公众健康意识,“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9年的19.17%提升至2024年的31.87%。
城乡人居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约75%。
同时,各地聚焦儿童青少年、妇女、职业人群和老年人,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推动慢性病早诊早治。我国整体疾病防控能力持续提升,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由2019年的16.5%下降到2023年的15%。
“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庄宁说,下一步,爱国卫生运动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