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班超”接力到雄安
2025-04-15 11: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弹踢推掌……4月10日,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体育教师王金斗走上河北雄安史家胡同小学的操场,执教一堂武术展示课,还分享了如何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用18课时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就能办起“武术争霸赛”。北京市实施“体育八条”后,中小学校园内掀起班级超级联赛(以下简称“班超”)热潮,各区、校竞相通过自媒体展示怎样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随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班超”及其背后的体育教学理念转变也一起接力到雄安。

此次“学校体育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由北京史家教育集团、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上坡校区联合主办,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尹军等体育教育领域专家与京雄中小学校长、教师共同研讨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活动中,两地三校不仅深入研讨“体育与健康”教材、课标对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还针对“三大球”、击剑、啦啦操,以及舞蹈、心理等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特色课程进行了交流切磋。

记者了解到,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在“大健康”理念的引领下,提炼学科育人路径,将“体育课”升级为“健康课”,提出强健体格、滋养性格、完善品格的“三格体育”理念。秉承“班班赛、人人赛”的原则,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每年冬季举办“冬锻系列比赛”,包括共5大项11个小项,共计52个冠军的角逐,通过众多项目的设置保证了每班每人至少能够参加两项比赛,确保全员参与。落实“体育八条”中关于“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联赛”的要求,学校对开展多年的足球、篮球、健美操、游泳四类校级联赛的赛制进行升级,让比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生参与比赛的场次和人数大幅度增加。

通过京雄两地间的定期教研机制,这些理念也传递给了雄安的体育教师。虽然新建校的各年级班数量不同,但雄安史家胡同小学目前已在部分适合开展班级联赛的年级启动了相关探索。该校不仅是雄安当地第一所倡导学生每天开展30分钟“早锻炼”的小学,还与北京中小学同步探索“大课间十五分钟”,引导师生走向户外,开展体育锻炼。

当天,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正式挂牌“奥林匹克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基地”,与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共同开发奥林匹克主题跨学科系列课程,通过“可触摸的历史”“可参与的文化”“可对话的世界”,引导学生在互动中主动建构对国家、民族与全球的认知。这意味着该校将成为全国第一所将奥林匹克教育发展为“主题化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基础教育学校。

“体育不仅是简单的跑跳投,更是人格和品格锻造的熔炉。”北京史家教育集团书记、总校长洪伟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育人理念的“乘法”,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格局打破边界,以更实的行动推动变革。

(采写:常悦;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