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16:47
女装越做越小,这是许多消费者的普遍感受。商家是怎么想的?最近,有店主这样解释——
上述店主所说,是一种名为“虚荣尺码”的营销策略。尺码“缩水”的女装,能够满足“小码女生”的实际需求。某种程度上,这如同将“A4腰”“反手摸肚脐”等的“炫耀”徽章随时穿到了身上。“大码女生”看似不能穿,实则又刚刚能“挤进去”“塞进去”,此时的小码女装,似乎提供了一种“身材很好”的情绪价值。如此弯弯绕,骨子里还是对“白、瘦、高”审美的认同。对此,有网友直怼:买到不合适的衣服,我为什么要惊喜?
这些年,“女装缩水”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曾几何时,只适合够瘦够薄女孩的“BM风”引领时尚,如今这一风潮虽然退潮,但“白、瘦、高”的审美风格依旧鲜明——这不,尽管女装尺寸在缩水,裤子长度却是一增再增。有人购买去年同款同尺寸裤子,却发现腰围悄然减去10cm,长度却增加了10cm。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模特身材,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厚底鞋+盖脚面”的穿搭。商家苦心营销“尺码陷阱”,如意算盘仍是让一部分人先“秀”起来,让另一部分人快“卷”起来。这制造的根本不是惊喜,而是浓浓的身材焦虑,让“多元审美”的空间越发逼仄。
说起来,“白、瘦、高”成为一种审美风格并无不可,但绝不能成为唯一风格,更不能以此裹挟健康。女装要时尚要创新当然没问题,可绝不能让“小码加长”成为女装的“标准尺寸”。尽管在滤镜加持下,社媒平台上“人均模特”,但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商家应该一清二楚。“衣服”最基本的属性仍是穿着舒服、合适,如若连日常穿衣,都要被卷入一场无聊透顶、身心俱疲的“穿衣竞赛”“身材挑战”中,时时刻刻“削足适履”,怎么会有基本的舒适可言?退一步讲,即便很多人能勉强穿下这些超小的衣服,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