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琐到“速办”!北京这一招,让残疾人就业服务更高效
北京残联公众号

2025-04-15 17:24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图片

▲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的国有企业,自1987年成立以来至2024年12月,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共安置残疾人140人。北京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为公司带来了极大便利。

自2021年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以来,北京市已构建起全国领先的智能化认证体系,年均服务用人单位超3万家,网报率达90.08%,惠及残疾人超8万人。

“通过网上申报,大大优化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材料,降低了办事成本,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北京凯谛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张丽娟感叹道。相比以前线下审核要跑多个部门交很多材料,现在通过“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云平台”,连残疾人员工社保缴纳记录都能自动核验,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张丽娟的感慨,恰似一滴水珠折射出北京市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的新气象。

从法律义务到技术赋能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法律明确的社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要求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然而这项凝聚着党和政府关心关爱及社会文明共识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时常遇到“虚假用工”“重复计算”的现实困境。

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纳入全国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021年起,中国残联牵头建设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实现企业申报、残联审核、税务抵扣等环节“一网通办”。这一举措成为破解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乱象的一把“金钥匙”。

北京市残联抓住联网认证“跨省通办”系统本地化部署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市人社局、医保局、税务局,依托中国残联共享数据,建立残疾人社保、医保、实发工资等数据实时比对核查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统一的服务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无差别、标准化服务;规范工作流程,精简申报材料,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建强专业队伍,330余名审核人员通过中国残联相关培训考核。

为进一步提升联网认证服务质量,实现从“办成事”到“高效能”转变,北京市残联还建立了堵点发现解决机制,提前研判苗头性问题。2024年,全市共办理残疾人证不在有效期、跨省重复就业等诉求60余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100%。建立劳动权益维护机制,2024年解决用人单位未如实申报违规收取费用等问题5起,切实维护了残疾人合法劳动权益。

北京市残联把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作为深化残疾人就业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服务平台,健全制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一套组合拳,为巩固发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王响平说:“联网认证工作既是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解决残疾人就业市场乱象的治本良策。”

效率与公平双重提升

联网认证的推行,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服务理念的变革。据了解,联网认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电子档案,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实现快速、高效审核,单家企业审核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7分钟,而且不用现场提交各种审核材料,减少用人单位“跑路”次数。

以审核数量较大的朝阳区为例。“随着联网认证工作的开展,审核员能够减轻三分之二的审核工作量,大大降低了人工审核的出错率,效率提升60%。过去人工审核工资、保险、劳动合同,需要一个一个核对,一个单位需要15分钟左右,现在联网认证,不用看工资、保险,只对有异议工资、保险进行核对,审核一个单位只需要7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朝阳区残联联网认证审核员韩晓菲介绍道。审核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算法,对审核内容进行自动化分析和判断,减少人工干预,能够确保审核标准统一和客观公正性。

此外,通过联网认证系统,会生成一系列关键性数字指标,这些指标就像指南针,从多方面为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精准有力依据。像可以依据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类型及就业人数分布,了解到不同区域在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差异;依据重点单位就业情况制定政策,发挥示范作用;依据残疾类别、等级等构成,提供精准服务;依据岗位类型及所属行业,推动产业适配。“比如数据表明残疾人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较多,就可以加大对相关行业的就业服务力度,并加强对残疾人的相关技能培训。”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岳南介绍道。

经过持续努力,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大幅提升,审核周期从45天延长至8个月,年均审核3万余家单位8万余名残疾人,网审率从42.35%提升至90.08%,申报材料从11项精简至3项,精简比例达70%,用人单位得到极大便利,残疾人就业权益也受到切实保障。

“有了工资,我能给爸妈买礼物了!”支持性就业的智力残疾人,每天以微笑面对工作。听力障碍者小李所在的企业配备手语翻译,让他能够融入工作环境。“这里有无障碍电梯、宽敞的工位,感觉到被尊重。”肢体残疾人小王真诚地说。这些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上不同类别残疾人的朴实话语,比数据更能彰显联网认证工作的实际成效。

随着政府惠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更多残疾人正通过联网认证这座“数字桥梁”走进职场、融入社会,同时更多企业也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提升品牌内涵。“北京市残联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残疾人就业政务服务体系,让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惠享政务服务改革红利。”从王响平的言语中,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一项政务服务的升级,更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就业促进

编辑:王晓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