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为小哥和环卫工人介绍“暖新蜂巢”空间服务功能
早上7点钟,环雅丽都环卫工人裴德增结束了第一轮清扫工作,来到广内街道长椿街甲2号,刷脸进入了广内小哥“刹一脚”——24小时暖新蜂巢,他把出门带的鸡蛋和豆浆在微波炉里热了一下,随手取了一瓶矿泉水,坐在休闲沙发上边看电影,边吃早餐,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一天里,暖新蜂巢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快递小哥,保安络绎不绝,这里能读书、能歇脚、可充电、可观影,还有恋爱角……60多平方米的空间处处是惊喜。广内小哥刹一脚——24小时暖新蜂巢启动两个月以来,这里以“小空间”承载暖心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持续“蓄能”。
关注小哥诉求
打造“场景友好”新空间
午后,记者来到长椿街甲2号的暖新蜂巢,有几位外卖小哥正在休息,有的在看电影,有的在读书,还有一名小哥正在看视频查找附近的电动车充电桩……
环顾四周,记者发现,这里为小哥们提供的服务填满了每个角落。北侧,不仅可以观影、充电,还有自助缴费机、自助咖啡机等设施。考虑到骑手、环卫工人的室外工作场景,空间配置了便民服务柜,提供爱心雨具、医药箱、电动打气筒、维修工具等应急物资。“我们还给女骑手设置了专用服务箱,让她们体会到娘家人的关心呵护。”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南侧,有文化“赋能区”、新语“心愿区”、小哥“恋爱角”,“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我们还要倾听他们的内心呼唤,解除烦忧才能快乐生活。”工作人员补充道。
前段时间,新语“心愿区”有个“希望每个月能提供一次免费理发”的心愿便利贴,迅速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没过几天,暖新蜂巢便张贴了爱心理发的具体时间。“停留十来分钟就能修剪好发型,十分方便。”一位小哥说道。
此外,为发挥好小哥的“流动哨兵”作用,广内街道通过“广内文明行”小程序,上线“广内小哥文明行”专属话题。工作人员打开小程序介绍道:“这是我们暖新蜂巢的一大特色,小哥可以在平台上开通积分账户,若他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志愿服务,如送餐、代买生活用品等,或有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优秀事迹,可将场景照片和事迹上传到平台上进行积分,所获积分可来暖新蜂巢兑换洗发水、抽纸、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我最喜欢这里的积分机制,现在已经换了好几桶泡面,还有一瓶洗衣液,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约束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多行好事。”20岁的快递小哥高升笑着说。
“三新学院”延伸阵地
构建“暖新友好”新生态
除了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人员还将生活课堂搬进暖新蜂巢。
4月9日下午两点,一场收纳课正在这里开展。快递、外卖小哥、环卫工人、辖区保安,物业工作人员,餐饮从业者……20位城市“小蜜蜂”在这里共同切磋,学习收纳知识。
“一件羽绒服怎样叠才能更省空间?”“鞋盒如何改造能容纳更多鞋子?”“用不上的被子放哪里比较合适?”围绕着居家收纳小技巧,收纳老师一边讲解,一边为大家现场演示。
圆桌前,餐饮从业者张璐璐托着腮,听得格外认真。“原来羽绒服、卫衣、T恤的叠法都不一样啊,原来数据线分门别类地卷起来才不会乱。”张璐璐感叹道。听完老师的收纳讲解后,她主动为大家演示了羽绒服的正确叠法,还用新学到的方法将十几件衣服合理地装进了收纳箱,与之前大家的“随性”收纳方式相比,省出了至少四分之一的空间。
“4月16日这里还有一场‘解压指南’课程,为奔波在外的孤勇者们开启一场疗愈之旅。”工作人员介绍。作为街道“三新学院”实训基地的延伸阵地,暖新蜂巢创新设置“三新学堂”微课堂、公益法律援助窗口、恋爱指导小课堂、收纳艺术工作坊、技能提升服务点等特色项目,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路上之家”,构建“暖新友好”新生态。
据统计,自广内小哥“刹一脚”——24小时暖新蜂巢开放以来,已有20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录入门禁系统,日来访量40余人,单日最高来访量60余人。截至目前,广内街道已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各级各类服务驿站27处,全力构筑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与“服务绿洲”,实现社区、商圈、楼宇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记者张怡飒文 姜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