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18:29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正让动力电池安全受到更广泛关注。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由该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已被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新规将动力电池“ 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此前《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0)规定,动力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时,车辆“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新能源车辆大量普及、技术不断发展,此前对动力电池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已跟不上行业发展和用户需求。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组织制定相关标准的修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成立标准修订起草组,明确主要修订内容;2023年12月立项并下达修订计划;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起草标准;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履行报批发布程序。
相比此前的标准,此次修订后最引人关注的变化聚焦在电池热扩散测试方面。在测试方法上,由原来的“外部加热、针刺”改为“外部加热、针刺和内部加热”;在技术要求上,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同时,修订版本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政策测试条件。
此外,此次修订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其中,底部撞击测试方法为用30毫米直径撞击头以150焦耳能量,连续撞击3次,测试后要求电池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业内分析,新规实施后,将倒逼车企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强化底部防护盒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目前,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已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而二线电池企业将面临技术升级压力,部分技术实力薄弱企业可能面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