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关村第三小学的 “大家运动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由学生全程参与设计、规划的现代化运动场,不仅为校园增添了活力,更成为学校“综合任务课程”的生动实践案例。
活力四射的大家运动场
走进“大家运动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场地,总面积达6788平方米,分为三大功能区:两侧是标准篮球场,中间则是环形跑道环绕的足球场,满足不同运动需求。
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绿植,银杏、蜡梅、樱花等20余种树木错落分布,每个树种旁都立着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小标识牌,上面不仅标注了植物名称,还附有生动的介绍:“银杏——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蜡梅——大家好,我是蜡梅,和冬天里开的红梅不一样,我有单独的一个科目”。这些充满童趣的科普牌,既装点了校园,也传递着孩子们爱护自然的理念。
生态元素融入运动场,可爱的“咕咕跳跳屋”里栖息着小兔子和小鸽子,为校园增添生机;地面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彩绘,那是同学们用画笔留下的春天印记。
红色的流线型云梯攀爬区“穿越丛林”格外醒目,高度1.9-2.2米,全长50米,不仅是孩子们挑战自我的乐园,也是体育课上锻炼上肢力量的好去处。
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圆形篮球场,独特的造型打破了传统运动场的方正格局,这正是“空间梦想家”小组的创意之作。他们提出“运动场也可以是艺术场”的理念,让体育与美育完美融合。一旁的静思亭采用原木搭建,成为同学们阅读、聊天的热门地。
“在设计‘大家运动场’的过程中,我可以是‘设计师’、我可以是‘建筑师’、我也可以是‘土木工程学的专家’、我们可以像大人一样解决问题,实现我们的设想”“当我们团队提出创意在操场落地的那一刻,我们无比自豪、也更加自信啦!”参与设计的孩子们骄傲地说。这些融入心意的细节,让整个运动场不仅是一处锻炼场所,更成为了承载成长记忆的立体教科书。
“我的操场我做主”:学生化身校园设计师
这座运动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诞生凝聚了全校区2500余名师生的智慧。在“我的操场我做主”项目中,同学们分组担任“建设观察员”“景观设计师”“安全小卫士”“路线规划师”和“空间梦想家”,历时6个月,从规划到落地全程参与。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测量、美术绘图、生物种植、语文表达等知识融入实践。他们实地调研操场使用需求,用数据分析人流与安全路线,亲手制作模型表达创意,甚至参与绿化设计,挑选适合校园的植物种类。
绿化设计组的负责老师胡阳告诉记者:“孩子通过对树木的研究,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前期我们在植物园考察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原来松树就有五十多种,在进行树木竞标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生态价值和适应性的问题,通过考察才了解土壤、环境于树木之间需要条件。”
安全疏散路线组负责老师孙婷婷说:“首先孩子要学会看校园平面图,每个班的位置在哪里,要计算流量, 每个班到‘大家运动场’的路程、时间、速度,数学产生了实际的应用。设计路线的时候学生还要想到用什么形式进行展现,绘制平面图、制作立体模型,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和美术能力。”
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与成长
“大家运动场”不仅是运动场所,更是一堂生动的“综合实践课”。学校通过该项目让学生体验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参与设计的同学感慨地说:“之前设计建模都是我一个在做,这次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做,让我更有成就感!”“我们一起实地测量、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一起出方案,激活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夕阳下,崭新的运动场上欢声笑语不断,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攀爬区里勇敢的尝试、静思亭中的悠闲交谈,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园画卷。而这幅画卷的每一笔,都来自孩子们自己的创意与汗水。
记者:刘畅
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