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09:37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曾风靡网络的话语
道出了无数人对远方的憧憬
然而,在副中心警营
有这样一位刑警
他的愿望是:告别奔波
因为,少一些“启程”
就意味着群众少一些“损失”
……
他叫耿志平
一位长期出差的反诈刑警
因出差频率太高
被同事们戏称为
刑警“徐霞客”
耿志平,中共党员,现任通州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参加工作以来,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3次,获评“2024年度副中心警察之星”。
01
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心怀热爱的人,总有无穷的力量
400多年前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因对山川湖海的热爱
立志“穷江河之渊源,寻山脉之经络”
如今,副中心刑警耿志平因对信仰的坚定
发誓“盯案不放,不破不休”
“出差去了”、 “出差”、 “出差呢”
在耿志平的微信聊天记录里
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出差”两个字
作为一名反诈刑警
他要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
但只要案件有待查证
嫌疑人仍逍遥法外
他就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得令即动,尽早出发,尽快工作
耿志平有一个习惯
用手机地图记录下出差痕迹
从事反诈工作四年里
他已累计出差70余次,走遍150多个城市
飞机+高铁+火车+汽车行程达25万公里
相当于绕赤道六圈
累计抓获涉电诈嫌疑人300余名
挽回损失7000余万元
因一年365天里,有200多天都在外出差
同事们都说他
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每次坐飞机出差,我都会拍下沿途的天空,有时是晴空万里,有时是乌云密布,不同的天空代表不同的心境,对家人的思念、对自己的鼓励和难以言说的孤单……
——耿志平
02
纵千般变化,亦能逐浪前行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陌生的口音、难以习惯的水土
……
这些都是耿志平出差时需要经历的
也都是他要一一克服的
一次
他与同事们赶往900多公里外的
陕西省延安市抓捕某电信诈骗嫌疑人
该嫌疑人诡计多端
四处游走且无固定住所
定位和抓捕工作就成了一大难题
盛夏的陕北酷热干燥、蚊虫肆虐
耿志平与小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
他们先后奔波于陕西省西安市
延安市、渭南市
甚至远赴甘肃省庆阳市
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驾车2000余公里
追踪140多个小时
最终,在陕西省延安市
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03
实力派与“演技派”的自由切换
作为实力派
耿志平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和强大的分析能力
然而,化作“演技派”
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
一次,耿志平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
远赴黑龙江省某地抓捕某涉电诈嫌疑人
该嫌疑人极为狡猾,反侦察能力极强
唯一的线索是
其在物流公司中的一个快递包裹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耿志平“扮演”成快递员
最终成功找到了嫌疑人躲藏的位置
一举将其缉拿归案
04
为民挽损一刻也不停歇
2024年12月底
耿志平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肖女士被冒充领导的方式诈骗98.5万元
他立即对该案资金流向进行分析研判
发现资金流水全部流向天津一车行
经调查车行交易记录,未发现异常
综合案件情况分析和工作经验
判定该车行不会故意参与洗钱
于是,他第一时间对该账户进行止付
并联系车行负责人,在负责人全力配合下
于案发第二日将肖女士损失的
98.5万元全部追回、发还
在办案同时,我还积极探索打击电信诈骗全链条技战法,打破警种壁垒,推动反诈中心与合成作战中心、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协同配合,运用北京公安、银行机构和外地公安闭环协作法,我们迅速成为打击诈骗分子的一把“尖刀”。
——耿志平
05
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
至亲的去世、孩子的生日、家里的团圆饭,桩桩件件我都遗憾错过,欠下了数不清的“家庭债”。但我也清楚,每抓一人,就能填上骗子挖下的一个坑;每追回一笔钱,就多一个家庭免于破碎。
——耿志平
对于犯罪分子
耿志平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刑警
对于群众和同事
他是冲锋在前的“拼命三郎”
但是,对于家人来说
他却有点儿“不靠谱”
一次出差途中,耿志平接到家人来电
姥爷去世了
听闻噩耗,虽然内心痛苦万分
但他还是坚守阵地
办案结束后才返回家中奔丧
在“办案”的路上
耿志平错过了孩子成长的诸多瞬间
他一次又一次“失约”
也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
牵着孩子的手送其上学
但每次结束工作,回到家中时
儿子总是欢呼雀跃地迎接他
问他“抓了几个小偷?”
随后,又会小心翼翼地拿出小奖贴
庄重地贴在他胸前
每当这时,耿志平就会觉得无比幸福
回首这些年的出差轨迹
线索在哪儿,他就去哪儿
嫌疑人跑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
每一次出发
都是为了正义的抵达
每一次风雨兼程
都是为了百姓的岁月静好
在守护大家的“路上”,四海皆可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