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故事
马志远使用的怀表
这块怀表是马志远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购买的,直到回国后,还一直带在身上。怀表直径4.6厘米,有表链,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马志远1894年出生于保定高阳县庞家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白天他拾柴打草,帮大哥分担家务,晚上就到本村开明士绅齐竺山办的“半夜学堂”学习文化知识。1913年,齐竺山组织了劝工公司,在高阳县一带招募农村青年去法国做工,年仅19岁的马志远与40多名同乡报名参加。经劝工公司介绍,到达法国后,进入第厄普人造丝厂做工。
“一战”爆发后,法国经济深受影响,导致大部分工厂停工。为了维持生活,马志远等人做过绿豆芽,当过装卸工,无论在哪里做工,他们都坚持学习法文、中文,实行以工兼学。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就是受到马志远等人工余求学的启发,在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倡导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像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等人都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
1919年10月,旅法华工会成立,马志远当选副会长。旅法华工会成立以后,多次召开请愿会议,印发传单,要求废弃华工合约、自由留法、与法国工人平等薪酬等。法国政府因此对华工采取高压政策,主要负责人不断被捕或被羁押,大量华工被遣返回国,旅法华工会不得已停止了活动。
1922年6月,马志远到巴黎比扬古地区做工。一天,袁子贞来告诉他,曾在克鲁邹做工的赵世炎等留法勤工俭学生在法国成立了旅欧中国共青团,广泛联系团结旅法中国青年学生、工人。袁子贞还特请马志远帮忙重组旅法华工会的工作。马志远回想自己近十年在法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尤其是参战华工的遭遇和自己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得知有这样一批热血青年为国家民族振兴正在努力奋斗着,便毅然决然接受袁子贞的邀请,积极加入了旅欧中国共青团组织。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及在华工中的威望,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培养发展华工和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旅欧中共党团负责人周恩来每次来到比扬古地区都要找马志远了解情况,然后布置和指导工作,使这一地区的共青团组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后经周恩来的介绍,马志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底,马志远同李富春、蔡畅等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5年8月,马志远从苏联回到了阔别12年的家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马志远与地下党员侯君枚等人,建立了高阳县抗日政府,马志远担任县政府实业科长、县委党组成员和党支部组织委员。他跑遍了全县的乡镇村庄,积极发动组织群众运送军粮,开展防谍锄奸等工作。日军占领高阳县城后,斗争环境恶化,开展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但马志远仍然四处奔波,壮大抗日组织。
1940年5月,马志远深夜探望生病的母亲时,被汉奸出卖,遭到逮捕。日军使用一切方法威逼利诱,想从他口中得到抗日组织情况和党员名单。马志远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任何机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6月6日,在高阳县城关刑场,面对日军的刺刀,马志远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抗战一定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他英勇就义,时年46岁。
本文摘自《中国纪念馆珍贵文物故事》
作者:
全媛媛(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