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铁建设者邓腾亮:在森林保护区建设一条“绿色铁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肖明葵 林清

2025-04-16 16:00 语音播报


近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响起,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以下简称“马东铁”)八分部双文丹1号隧道顺利贯通。“双文丹1号隧道从2023年1月20日开工,历经800多个日夜奋战,总算按期完成了隧道贯通。”负责隧道所在工点的工程部长邓腾亮松了一口气。

邓腾亮

马东铁作为中国和马来西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在建的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600多公里,跨越马来西亚4个州,建成之后将成为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交通主动脉,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双文丹1号隧道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长约3.6千米,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对于从业14年的“老建设者”邓腾亮来说,整个项目的难度不在施工,而是对于环境的保护。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爆破,但是项目的施工路线穿过马来西亚的森林保护区。“这里栖息着马来貘、穿山甲,生活着长臂猿、犀鸟等珍稀野生动物,拥有丰富的水系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我们在施工中必须考虑保护环境,建设一条‘绿色铁路’,全周期做好环境风险防控。”

为此,邓腾亮及项目团队与雪兰莪州土地局、环境局和森林局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勘察报告,制定了精准的爆破方案,并对炮孔间距、排距、深度、装药量等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双文丹1号隧道

项目团队像个国际化“大家庭”,建设者来自世界各地,除了中方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外,还有马来西亚属地的技术员,以及来自尼泊尔、孟加拉等国的工人,如何把“绿色施工”等中国企业的建设理念准确传导至每一个人,是施工中的又一个难题。“项目八分部共1500名工人,60%是外籍员工,即便是双方用英语交流都没障碍,但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技术标准,也会影响对施工执行的理解。”经过两年多的磨合,邓腾亮和负责工区的技术员成了默契的伙伴,属地员工们会讲一些简单的中文,邓腾亮也学会了一些马来语。“同时,我们也承担着为属地培养技术人才的使命。我们带领属地技术员,在施工中教会他们施工方案、标准和要求,然后放手让他们操作,使他们逐渐成长起来。”

正是建设者的用心,马东铁的建设得到了沿线马来西亚民众的理解和欢迎。今年26岁的穆罕默德·阿兹力是属地技术员中成长较快的。2022年8月他加入建设团队,现在已经能专项负责隧道和路基施工。“我希望铁路快点通车,它将是马来西亚跑得最快的火车,我也想告诉大家我很荣幸地参与了这个项目。”

马东铁4A号桥航拍

阿布都是居住在项目营地附近的马来西亚人,因为主业是养牛,被项目人员亲切地称为“牛仔”。邓腾亮来马来西亚的第一天就认识了阿布都,随着之后的经常交流,双方熟络起来。每逢节日,阿布都会在家门口支起棚子,放起音乐,邀请邓腾亮和项目部的人员过去聚会。“铁路建成后,我们从吉兰丹州到吉隆坡的时间将从10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我十分期待那一天快点到来。”阿布都说,之前他其实并不太了解中国相关的信息,自从与项目部的中国建设者接触多了,他现在对中国十分感兴趣,日常会主动从社交媒体上了解有关中国的信息。

“能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项目,让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技术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家民众享受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福祉,与之同时,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像阿兹力和阿布都一样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感到非常自豪。”邓腾亮说。

项目供图

我的一带一路故事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