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09:00
宣武门附近有一条胡同叫老墙根街,历史不仅可以追溯到辽代,而且在那时已经形成了街道。据《燕京访古录》记载,宣武门外老墙根有半截废城,城砖坚固,石基如新,上刻隶书“通天”二字,以及“辽开泰元年”和“北门”等字样。据说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还能看到辽代老城的遗迹。据侯仁之先生考证,现今的老墙根原来是辽南京城北城墙的原址;也有专家认为“老墙根”是明代惜薪司南厂的墙根。
“墙根”指的是城墙内侧较窄的空地,起保护城墙的作用,附近住的一般都是平民。起初这条胡同叫“老墙根”,至1956年北京地名改动时,添加了“街”字。
老墙根街上曾有一座玉虚观,始建于金代,明英宗、清乾隆时期都进行过重修;还有一座白衣庵,具体始建年代不详,在《乾隆京城全图》中有标示。还有一座广惠寺,始建于元代,后来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在京逝世,曾在此停灵。现在看到的广惠寺是明代复建的,已经隐匿在大杂院中。
老墙根街北边的三庙街历史也很悠久,唐代成型,辽金时期繁华程度堪比现在的王府井大街。
【胡同里的北京·胡同冷知识134】
点击图片查看栏目所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