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海淀柳林河
2025-04-18 10: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区水务局/供图

春水潋滟处,一抹优雅的黑影掠过柳林河畔。4月16日,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首次造访海淀北部水系柳林河。

据悉,黑鹳在国内分布区域较广,但种群数量稀少。目前中国黑鹳的总数约为1000只,北京有100只左右,主要停留栖息在房山、怀柔等区。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黑鹳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选择水质清澈的河流等水体,且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非常敏感。如今在柳林河观测到,为海淀区域河道首次观测到黑鹳停歇觅食,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海淀区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黑鹳属大型涉禽,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性情机警,因其稀有性和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均将其列入。

黑鹳整体黑色,带有绿色及紫色光泽,腹部白色。红喙长而直,双腿红色。成年黑鹳体型较大,平均身长95至100厘米,翼展约144至155厘米。幼鸟颜色较暗淡,喙和腿为灰绿色。头部和颈部无光泽,腿部橙至红色,喙为红色,主要以鱼类、蛙类、甲壳类等生物为食,偶尔啄食少量水草。

据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工作人员介绍,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水体食物丰富,水质清澈,水深不超过40厘米为最佳,且黑鹳的巢区大都选在河谷及陡峭的半山腰,同时要求周边植被丰富,如茂盛的灌丛及杂草。这样的条件在北京并不常有,所以以往监测到黑鹳的区域多为远郊山区。

“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严重缺水或季节性断流都会使区域湿地内水生生物数量不足,这对黑鹳的生态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黑鹳就算到北京也只在房山的拒马河流域有观测记录。”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在海淀北部观测到对环境挑剔的黑鹳,证明了海淀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水生境鱼类食物链日渐丰富、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将成为吸引珍稀鸟类前来的又一理想栖息地。

“就在观测到黑鹳的前一天,我们还发现一只大型猛禽,经过专家辨认,证实是一只罕见的靴隼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日常苍鹭、鸳鸯、白腰草鹬、黄喉鹀……这些都能在这片区域观测到。”鸟类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近年来,海淀区秉持科技与生态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水生态向更健康、更平衡的方向发展。同时,全力构建水网连通、生态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河湖生态新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海淀通过水网建设、生态补水、城市小型湿地公园建设等措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各种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的生态基地。”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苑菁介绍,“对我们水务工作者来说,持续加强河道生态化治理,稳步推进水生态保护监测,就像是给房子夯实基底,布置好家具,我们坚信,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会来海淀安家!”(记者 张楚佳)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