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旧书新知”市集,走进北京大学
2025-04-18 10: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昨天(4月17日)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

春日暖阳下

20余个古旧书摊前人头攒动

有捧着哲学经典的博士生

有挑选推理小说的大一学生

还有仔细翻阅线装书的退休教授

……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

中关村毕业季活动特别板块

“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旧书市集活动

走进北京大学

正式拉开了

2025年海淀区“书香海淀 阅享青春”

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书流动得越频繁,

知识就越有生命力”

“这本《战争与国家形成》是学姐通过图书漂流送给我的,现在我想把它传递给更多人。”北大社会学系学生李英姿把书送到了图书漂流站,换走了她喜欢的推理小说《钟表馆事件》。

人群中,一位正在书摊前选书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了解,这位74岁的老人是《咏史为鉴》的作者方旗,作为北大教师家属,他一生与书为伴。“科技与文化,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若不在发展中传承,我们就会失去最宝贵的精神家园。自然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但若没有文化素养的滋养,发展就会失去灵魂。海淀图书馆每年举办的读书日换书活动,正是传承文明的好方式。书流动得越频繁,知识就越有生命力。”

在古籍摊位前,北大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生郭雪晴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坛经》。她轻轻抚过书页,又拿起旁边的《四书章句集注》,最终将两本古籍都收入囊中。“这些经典著作就像一面镜子,每次阅读都能照见新的思考。”她小心地将书装进布袋,“在北大读书的这些年,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在这样的书市里遇见一本本好书,让思考不断深入。”

4月17日、18日

北大校园内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

变身展览、市集、活动融为一体的

沉浸式阅读空间

为师生构筑起一方书香氤氲的精神家园

“旧书新知”市集

将走进海淀8所高校

中国书店、孔夫子旧书网、

斯多格书乡、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

20多家文化单位参与此次活动

带来丰富的绝版学术专著、

珍本线装书、外文原版原籍等

满足北大学子的各类需求

方所北京店摊位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表示,方所北京店不仅在此次市集上带来了众多嘉宾签名本,还计划在店内举办更多文化活动。

世纪文景出版团队的摊位同样热闹。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带来了近300本社科、文学、艺术类书籍,一个多小时就售出一半。”作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品牌,团队表示将继续支持海淀区此类文化活动。

除了市集,本次活动还专门设置了“海淀请您来读书”主题展览,书展内容采用报纸专题书评的节选,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一本书、一个作者的特点。书展承办方新京报书评周刊节选了部分金句,做成“书脊签”,赠送给现场的学子。

青年作家阿痴(本名徐芬)和戴潍娜进行现场签售,并带来精彩的分享活动,给北大学子们进行好书推荐。阿痴带来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问道江南西》,“我的新书探讨了人生意义的追寻,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答案就在脚下——接纳命运,努力前行。”她说。

北大学子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可以享受淘旧书、逛书展的乐趣,还有机会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在图书漂流环节,活动参与者可以将闲置的书籍放入漂流站的盲袋里,写下寄语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同时带走一本“漂流”而来的书。“将生活拼成诗”“图书置换”“套圈小游戏”“我的‘书’适圈”“书海中的花海”等活动也在书香氛围中为北大学子带来别样乐趣。

据了解,北京大学旧书市集活动是2025年系列活动的首场。接下来,旧书市集活动将在4月至10月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等7所海淀区重点高校,与全区400余场阅读活动共同织就海淀的书香地图。

每年2000万资金扶持

海淀实体书店建设成绩亮眼

“2024年,海淀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500余场,惠及读者600万余人次。”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总抓手,坚持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文化赋能提质,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搭建阅读推广普惠平台,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主题,结合海淀特色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无论是全民阅读,还是书香海淀,都离不开书店这一载体。海淀区在实体书店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自2020年起设立每年规模2000万元的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并在2024年的扶持方向中鼓励开展“旧书新知”服务。截至2025年3月,海淀区实体书店总数为248家,其中书城6家、商场书店31家、校园书店35家、园区书店13家。

海淀区将

以“书香海淀 阅享青春”系列活动为契机

持续推进“书香海淀”建设

高水平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高质量做好全民阅读文章

助力海淀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