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16:40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机动车年度检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作弊设备篡改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数据,导致问题车辆通过检测。近日,经顺义检察院提起公诉,顺义法院审结全市首例机动车检测场使用作弊器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刑事案件,涉案公司及相关人员均被判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得到相应的刑罚。
据了解,涉案的这家机动车检测公司是一家经依法登记从事机动车检测服务的机构。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为提高公司效益,负责公司全面业务工作的何某与验车人员赵某商议,决定为赵某介绍的客户到某公司检测时,使用OBD作弊器或尾气作弊器,使可能不合格的车辆通过检测,何某授意检测车间主任周某具体安排检测工作。该公司及何某、周某、赵某通过上述方法出具虚假检测报告2400余份,某公司违法所得人民币45万余元,赵某另非法获利人民币2.4万余元。
此外,在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验车人员赵某伙同其他单位以相同方式出具虚假检测报告300余份,单位违法所得人民币9万余元,赵某非法获利人民币3000余元。
后三名被告人被查获。顺义检察院向顺义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单位某公司、被告人何某、周某、赵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顺义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单位某公司、被告人何某、周某、赵某均已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均应予惩处。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单位某公司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被告人何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被告人周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被告人赵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被告单位某公司退缴的违法所得四十五万一千二百元,被告人赵某退缴的违法所得人民币二万七千四百元均予以没收;在案扣押的作弊器四个依法予以没收,虚假检测报告附卷留存。
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顺义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赵仁洋介绍,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作为机动车合规达标排放的“守门人”,对于推动移动源污染减排、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机动车排放检测领域弄虚作假乱象,不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冲击环境监管底线,更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