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方六十里”合多少米?元代一步能迈多远?
2025-04-18 20: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按照《元史》中的记载,大都城“方六十里”。那么“方六十里”是多长?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说,元代二百四十步为一里。

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史话》(58页)里说,元代一步为五尺,元一尺合0.308米,那么就是说,元代一步合1.54米。用1.54米乘以240步,等于369.6米——就是说,如果按单士元先生提供的条件,那么元朝的一里约等于370米。

这个数字对不对呢?按照《元史》记载的“(元大都)方六十里”,用60乘以370米,等于22200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地测量的结果,大都城周围约28600米。两个数字相差6400米!就是说,如果按照一里370米计算,元大都就不是六十里,而是七十七里又七十二步。所以这个数字大可质疑!

让我们重新估算一下,用实际测量元大都周围的28600米除以六十里,等于476.6米,就是说,元朝一里的长度和现在的一里长度(500米)只相差23.4米。应该指出的是,陶宗仪说的“方六十里”是个大概数,我们算出的这个数字,也只能是近似数。

不是说“二百四十步为一里”么?那元代一步有多长呢?我们再用476.6米除以240步,等于1.9858米。一步约等于2米——这个数字应该是可信的。所谓一步,指两脚各向前迈一次。《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迈出一条腿叫做“跬”(kuǐ),再迈一腿才叫一步。直到现在,山西内蒙古一带用脚丈量土地时,仍然是这样计算。一个身高1.7米的人两脚大跨度地各迈一次,差不多就是两米。

那么,元代的一尺有多长?按照单士元先生说的“元代一步为五尺”,用1.9856米除以5,约等于0.4米。那么这个长度跟单士元先生说的“元代一尺为0.308米”就碰不上了,所以也同样堪疑。按照前面的计算,元代一里比现代的一里稍短,那么元代的一尺也比现代的一尺稍短才合乎逻辑。一里等于150丈,也就是1500尺,用476.6米除以1500,等于0.318米。也就是说,元代的一尺应该等于0.318米。

窃以为,单士元先生错在“一步五尺”上了。按《司马法》:“六尺为步”,《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这样的话,如果按周尺计算,用1.9856米除以6.4,等于0.31米;按秦尺算,除以6,等于0.33米,这两个长度和当代一尺的长度就非常接近了。无论取哪个数值,单士元先生说的“元代一步为五尺,元一尺合0.308米”都站不住脚了。

应该说:元代一步为六尺,一尺合0.3米。一步约等于2米。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