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前进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以下简称“集租房”)项目,地处顺义新城第1街区,毗邻卧龙环岛,距离首都国际机场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项目于2020年开始建设,由前进村经济合作社投入1.9亿元自有资金,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包含2栋住宅楼和1栋配套公寓楼。
前进花园小区是村居并行的管理模式,东区和西区的居民楼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由顺义区前进村开发建设,土地性质为国有建设用地。前进村的村民通过拆迁安置入住后,剩余房源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而新建集租房项目则选址于该小区中央区域,土地性质仍为集体建设用地,形成"国有——集体"土地并存的特殊空间格局。为何一个小区内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作为市级重点工程的集租房项目本应获得广泛支持,但自开工以来持续产生建设纠纷、矛盾冲突不断。本期《向前一步》将深入探讨这一典型案例,聚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开发模式的转型阵痛与社区融合难题。
围挡的去与留
20多年的老小区,为何会建起了格格不入的新建筑?伫立的围挡,成了居民们心中难以逾越的 “楚河汉界”。在建设集租房前,东西两边没有物理隔离,居民都可以自由穿行,建集租房的这片土地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区和配套齐全的娱乐设施,居民和村民也能和睦相处。
杨阿姨今年65岁,是前进村拆迁的村民,她的房子在东区,儿子的房子在西区。集租房项目没有建设之前,杨阿姨只需要五分钟,就能从自家东区穿行到儿子家西区。而现在,只能从东区出来,绕行一大段路,途径西区西门才能到儿子家,非常的不方便。
前进花园小区西门紧挨着大型批发市场——石门市场,如果小区内部道路能打通,住在东边的居民就能直接从小区内部穿行到石门市场,这对小区里年龄较大的居民们来说,可以提供极大的便利。
在前进花园西区有住在半地下室的居民88户,以前只要是遇上暴雨的天气,地下室就会进水,但自从集租房搭建围挡后,被淹的情况反而有所好转。他们担心围挡拆除后,雨水倒灌的情况会一如既往,他们担心的情况真的会发生吗?
围挡,是继续伫立,还是拆除?
“一地多属性”怎么破?
前进花园的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集租房的土地性质为集体土地,两块区域的土地性质不同,居民们认为他们有权利决定小区内的道路是否让集租房的住户通行。
按照现有的规划图示,东西两边的居民楼之间,没有任何的物理隔离,当初设计时,是将集租房与原有的居民区作为一个小区统筹规划的。但考虑到集租房是独立项目,在设计之初也预留了南北两个出入口,如果居民不同意集租房与老小区互通,也具备分开管理的条件。
前进花园小区是村居并行的管理方式,前进村归仁和镇管理,社区归旺泉街道管理。
在效率与公平、发展权与生存权、短期工程与长效治理的多重维度中,又该如何寻求平衡支点?
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在同一地块交织、仁和镇和旺泉街双重管辖、村民与居民权益的博弈。“一地多属性”的难题能否破解?敬请关注本周日晚21:05北京卫视《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