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意为谷之喜雨。
今年4月20日,
太阳到达黄经30°,
为谷雨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谷雨有“有雨百谷生”之意,播种秧苗的时节,雨水被称为甘霖、时雨,谷雨节气由此得名。
古人对“谷雨”这一节气甚是喜爱,有诸多诗句歌之咏之。“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大江南北陆续开始栽种棉花、玉米、春小麦等作物。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蝶恋花》词曰:“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耕遍”说明了谷雨正是播种的时候。诗人只一个“才”字,就将农事不紧不慢的节奏和井然有序的劳作跃然于纸上。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在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的谷雨时节里,我们不仅邂逅隐于时光的岁月静好,更可以细细倾听“谷雨三侯”的自然故事。吃新茶、赏牡丹、祭仓颉等谷雨习俗也有很多,其中,“吃春”颇受青睐,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谷雨有采香椿的习俗。有据可考的吃香椿芽的习俗始于宋代。据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记载:“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有谚云:“清明谷雨紧相连,早稻地区种秧田。”谷雨是农时农事与物候结合较为紧密的节气之一,是体现农业文明的特别节气。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子规又名杜鹃,俗称布谷鸟。在古人的浪漫想象中,布谷鸟是春日的使者,是大自然催促播种的信号,人们在广阔的土地上精耕细作,生生不息,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农耕文化意象。(记者 郝莹玉)
编辑:张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