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6:39
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电影家协会推出《2024年北京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主编、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现场分享了北京作为全国电影创作制高点、全国电影市场风向标、全国电影产业中心圈、全国电影生态示范区、全国电影人才集聚地的五组关键数据,解析北京在国际影视高地建设中所作出的努力。
尹鸿表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电影事业在创作生产、宣传发行、消费市场、艺术教育、产业研究等领域有着深厚积淀与优势资源,各项产业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电影创作制高点,去年一年北京市立项电影775部,占全国立项总量四分之一。去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中,京产电影占了四部;在55部票房过亿电影之中,北京占了三分之一。“不仅票房成绩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屡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尹鸿说。
北京是全国电影市场风向标。去年北京市票房20.9亿元,占全国总票房近5%,其中耀莱影城(五棵松店)年度票房排在全国影院之首。“还有两个特别喜人的数据:一是北京影厅单厅上座率全国最高;二是北京人均年观影人次超过了1.8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有领先性。北京人爱电影,看电影可以说是一个悠久传统,直到现在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更重要的是,全国新闻媒体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集中在北京,所以北京的电影放映对全国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一部电影在北京得到关注认可和欢迎,它就可以辐射和影响到全国其他区域。”尹鸿解读。
北京是全国电影产业中心圈。在北京注册的影视企业高达11000家,占全国影视企业的7.4%,非常惊人。北京不仅影视企业多,而且企业优质,光是上市公司就有18家,大部分都是头部影视企业。“北京市各个区都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特别是朝阳区注册企业最多,通州、大兴、怀柔也都相对比较聚集。”尹鸿说。
作为全国电影生态示范区,北京无论是市属还是央属的电影企事业单位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都非常丰富,构成了完整的北京电影文化生态区。
北京也是全国电影人才集聚地。其中北京电影家协会就有1100多名会员。此外,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有丰富电影人才培养经验的大学也都在北京,可谓是人才荟萃。
展望未来,尹鸿说,北京市在电影产业发展上要朝着“人才荟萃、创作活跃、市场繁荣”的目标前进,要进一步完善整个电影产业生态,“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报告当中会说北京电影产业在全球都是高地,国际影视高地会成为下一步北京电影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