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丢冠不可怕,别丢了心气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5-04-21 13:42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4月20日,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巴西选手雨果·卡尔德拉诺4比1击败中国选手林诗栋,成为美洲历史上第一位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球员,同时终结了中国选手世界杯男单四连冠。

中国队大比分丢冠似乎令人有些意外,但对于全程关注比赛的观众来说,这个结果也在预料之中。雨果手感正热,一路战胜世界排名前三的张本智和、王楚钦、林诗栋。特别在决赛上,开局落后迅速调整状态,领先时也毫不保守、放开搏杀,展现出了良好的“大赛心态”。而从技术层面来看,雨果打法也很亮眼,发球旋转变化多端,反手快撕线路刁钻,中远台相持能力强悍……比赛局势千变万化,双方选手也都尽力了。没必要因为一次胜败长吁短叹,更重要的是将视角切回球台重新审视,这次我们为什么输了?

在赛后采访中,雨果肯定了中国乒乓的绝对实力,但他同时提到,乒乓球运动本身也在发展,多元化趋势会给国乒的统治力带来冲击。这番“高情商”发言恰好点中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眼下,世界乒坛格局已显著生变,我们曾经期待的“百花齐放”早已到来。传统劲旅名将代出,欧美新秀强势崛起,特别是当外协球员每每以挑战之姿站上球台,“打疯了”的临场表现可能会更多。如果说过去局势稳定且有“老将压阵”,那么今天的国乒新生代注定要在高压环境中历练。更重要的是,只要是技术,就不存在什么“无懈可击”。多年来,我们的打法一直敞开来被分析、被针对,“我们还在研究如何打快,别人已经在研究如何让快失效。”

国乒不是不能输,而是不能放任问题的裂缝越来越大。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广大球迷也愿意给国乒调整的时间,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习惯低迷”的理由。首要一点,就是要尽快从“守江山”“被挑战”的思维中跳出来。从训练选拔到赛中战术,都要有更多“打法”。加快后备力量培养,专注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年轻队员的抗压能力,才能适应国际乒联的改革和乒坛的变化。对于选手个人来说,也要正确面对球台上的压力、赛场外的关注。一分一分去拼,一场一场去搏,千万别为一时失利丢了必胜的心气。

30年前的天津世乒赛上,孔令辉、刘国梁带队从低谷中崛起的故事依然鲜活,绝地反击、永不放弃的精神镌刻在中国队的球拍上。如今,是时候拿出转变的勇气、突围的决心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关末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