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精雕细琢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 绿色动脉串联美好生活
2025-04-21 17: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北京市西城区,悠悠长河自西北蜿蜒而来,注入什刹海、北海等湖泊,勾勒出古都独有的滨水风貌。而护城河、莲花河、永引渠等河道两岸,历经岁月雕琢,逐渐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这些水系,宛如灵动的丝带,串联起西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城市发展中熠熠生辉的核心景观资源。

纵观西城滨水空间建设,可谓是一场从“有”到“优”的逐绿攻坚战。“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西城区相继完成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环二环城市绿道北护城河(西城段)绿道,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一、二期工程建设。此后西城区在环河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突破,精心规划每一寸河道空间,让“绿”与“水”交织出一曲和谐的生态乐章。

林荫大道清凉舒适

滨河岸边野鸭停留

河畔鲜花盛开,吸引游人打卡

开辟休闲区,满足居民生活诉求

做好区块管理,设置园林废弃物处置空间

滨河步道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北护城河

华灯初上时 夜景美如画

走在崭新的木栈道上,身旁是摇曳的菖蒲,脚下是月光映照下泛起的粼粼碧波。去年,由北京蓟城山水集团建设的北护城河(西城段)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完工,实现了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为居民打造了一处观赏护城河夜景的打卡点。

此次改造范围涵盖转河与北护城河两部分,从新街口外大街东侧延伸至鼓楼桥,全长2.2千米的滨水步道沿线处处焕发着新活力。增设的多个观景平台,让市民得以近距离欣赏河景;下河梯道的增加,为人们开展亲水休闲活动提供了便利;河道两岸绿化的全面提升,使整个区域绿意盎然;便民设施的完善,更是为居民的出行与游玩增添了诸多便捷,河道滨水空间与外围空间实现了深度互联互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护城河瞬间开启了另一番迷人景象。为确保滨水步道的夜间照明,此次改造巧妙融合实用与美观,借助沿河景观步道的独特区位优势,采用庭院灯、扶手灯、互动灯光秀等多样化灯光布置,大幅提升了市民晚间在滨水岸线健身休闲的安全性与趣味性。

白孔雀桥上的变色灯筒,宛如灵动的精灵,随着小朋友的拨弄转动,变幻出五彩斑斓的彩色光晕,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童趣与梦幻。鼓楼桥西侧南岸的白墙,则化身为神奇的光影幕布,各种鱼儿在墙上仿若自由自在地游弋,当人们轻轻触碰,鱼儿便如受惊般四散游动,引得众人欢笑不断。漫步岸边,灵动的波浪栏杆与沿岸建筑的立面光影相互交织,岸边光影与水面倒影闪烁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光影浮动、如梦如幻的靓丽夜景图,让整个公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项目设计师郝勇翔介绍,为充分发挥滨河空间的夜间休闲功能,此次改造将夜间照明作为重点内容。不仅设置了草坪灯、庭院灯等常规点状照明灯具,还在绿化种植池边缘、栏杆扶手下、栈道底部巧妙设计了线性LED照明,并配以特色漏光灯饰,营造出温馨惬意、浪漫怡人的氛围。如今,夜晚来到护城河边,品一杯咖啡、拍摄美美的照片、欣赏绚丽的夜景,已然成为市民热衷的新时尚。

家住滨河小区的王女士是这一变化的忠实拥趸。夜幕降临时,她常常出门,沿着北护城河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夜跑。从鼓楼桥到积水潭桥,一路美景相伴,无需频繁避让行人与车辆。白孔雀桥下灯光璀璨的观景平台,更是成为她跑步途中的理想休息站。“以前这里晚上黑黢黢的,根本不会下来,现在这里照明、休闲设施齐备,环境更美了,成了我的休息站。”王女士感叹道。

北护城河的此次改造,不仅在夜景打造上别具匠心,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设施完善等方面同样成果斐然。通过对两岸绿植的梳理与优化,去除人工痕迹较重的植物,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和观赏草,构建了具有野趣的城市滨水景观;新增的文化展示牌,将科普教育巧妙融入百姓生活,为市民打造了一条绿色人文廊道;沿河步道的拓宽、下河梯道的增设、栈道平台的增加等,全方位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

西城区北护城河以“再度激活”为主题,通过问需于民、更新惠民,将空间弹性、功能叠加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成功实现了以河道“线”性空间的提升,带动两岸“面”状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如今的北护城河,真正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感受其日夜不同的独特魅力。

莲花河滨水绿道

一河、两带、五景 绘就“绿动空间”

昔日狭窄处仅容两人侧身而过的道路转角,化身智能健身广场;地铁出站口旁的废弃三角地,变身全龄段林下休闲区。去年,广外街道推进的莲花河滨水绿道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居民迎来了新的“绿动空间”。

莲花河作为北京市重要防洪河道,西城段北起西客站暗涵出口,南至西城区界,全长2.4公里。广外地区人口密集,莲花河两岸居住着约11万人。然而,曾经的莲花河滨水区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居住区绿地活动场地有限且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老旧,交通微循环差,老旧小区绿化品质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滨河绿地特色不明显,河道水位低、河坡陡等。

多年来,北京蓟城山水集团着手打造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规划构建“一河、两带、五景”景观结构。莲花河滨水步道“五景”各具魅力,“广安荷香”活动区设有一处城市广场,满足附近居民休闲活动需求;“纳福迎祥”广场传承传统风俗,节日时可开展庆祝活动;“同乐佳境”新建“同乐坊”广场,再现历史文献记载中的“柳庄”“杏林”场景;“莲河印象”设置老物件展览形成趣味活动空间,追忆百姓生活;“红莲往事”将过往回忆与空间建设结合,把菜畦变为时令花园。

在休闲空间拓展上,绿道新增大量绿地,缓解了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空间不足的矛盾。河坡进行绿化建设,增设人行栈道、活动平台,还设置挡土矮墙、种植多样植物,提升了水岸景观观赏性。

交通出行也得到显著改善。借助道路规划,辟出1.8米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调整至绿地内,实现人车分流。结合周边老旧小区改造,利用现状大树布置林荫非机动车停车位,消除了消防通道乱停车的隐患。沿河栈道的建设,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

如今,三期工程成功打通红莲南路地铁站周边断点,结合周边绿地建设,通过“针灸式”改造进行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边角地”“插花地”变成了居民的“健身活力点”。

莲花河滨水绿道三期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广外地区的整体环境品质,这场家门口的持续焕新让这条绿道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片绿意盎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营城建都滨水绿道

数字赋能 科学养护 一草一木皆有文章

春日午后,阳光洒在紧邻西二环的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公园,这里的山桃花肆意绽放,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色彩。此时,蓟城山水集团下属蓟城广安公司工作人员来到绿化带旁开始灌溉,只见喷灌控制阀门打开的瞬间,雾状的水柱喷射半径可达10米,细密的水珠在阳光折射下闪烁着光芒,均匀地洒落在绿地间。“这灌溉可不简单,背后可是满满的科技力量。”工作人员笑着说。

近几年,蓟城山水集团在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公园绿地创新性地建设了中水蓄水池和变频泵站,成功将原本依赖自来水的灌溉系统转变为中水灌溉,一举覆盖公园1.6万平方米绿地,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约1.4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的蓄水量!“去年,我们在白纸坊桥北侧地块申报中水表井,增设装有变频潜水泵的中水蓄水池,市政中水管道持续为蓄水池补水,再结合变频泵站,就能把中水精准提升到绿地喷灌系统中,实现白纸坊至枣林桥段绿地中水灌溉全覆盖。”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滨水公园的绿化养护中,科技的力量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以生物处理为核心技术的“就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让绿道内有机废弃物就地处理,不再外运。“我们会将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树枝经粉碎等工艺制作成有机覆盖物,随后通过堆腐、翻倒以及发酵的工序形成有机质,应用于园林绿地。”蓟城山水集团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项目负责人陈冉说,这套无公害处理系统经过了多次更新,建设初期由于堆腐时间长,极易形成异味,来公园游玩的居民反映强烈。2022年公司研制了二代设备,具有低噪音、低扬尘的特点,同时该设备具有压缩功能,从收集、运输到处理,形成高效闭环。

步入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公园,每一株树木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植物条码。只需用手机扫一扫,树木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除了树种名称、栽种时间等基本信息,还配有专业的知识百科,涵盖树木的生长习性、适宜环境、常见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等内容。对于前来游玩的市民,植物条码成为了一位位无声的科普讲解员,激发大家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如今,科技正全方位赋能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的绿色养护,让这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绿道,在科技的滋养下,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城市增添更多绿色魅力。

记者手记

逐绿而行 以史为根

成就滨水生态“新样板”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西城区的滨水绿道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环二环绿道北护城河(西城段)、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等相互交织,将西城区众多的人文历史古迹有机串联,使“西城绿道”成为一条承载北京古都史迹、寻根北京的历史文化廊道,一条展示西城区都市新面貌的滨水景观带,更是一条服务于百姓的城市休闲带。如今,“西城绿道”已成为西城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游览。对于居民而言,滨水绿道的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绿道沿线的居民拥有了更多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曾经缺乏休闲空间的老旧小区周边,如今被绿树环绕、设施完善的绿道所包围。清晨,居民们沿着绿道慢跑、打太极;傍晚,一家人在绿道上散步聊天,享受天伦之乐。绿道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许多居民感慨地说:“以前家门口没什么好地方可去,现在有了这么漂亮的绿道,生活品质一下子提高了,感觉特别幸福。”

对于城市而言,滨水环境宛如一部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鲜活史书,亟待深入挖掘与传承。西城区通过精心规划与匠心营造,建设特色文化景观,将鼓楼、德胜门、积水潭、白云观、蓟城纪念柱、建都纪念阙、金中都故址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巧妙串联起来,打造了木樨渔趣、白云叠翠、天宁塔影等文化景观。漫步于滨水绿道,人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亲密对话,真切感受到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滨水空间的塑造也仍在继续。作为重要的“护绿人”,蓟城山水集团深度参与了水系建设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为滨水绿道的打造与持续良好运行贡献着重要力量,也见证了西城区滨河水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持续升级。在管理方面,蓟城山水集团通过精心制定完善滨水空间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滨水空间设施的养护、管理、监管制度,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市民安全、文明游河。为让空间建设切合城市发展,蓟城山水集团建好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先进技术提升对风险隐患的预警、分析、研判能力,实现从依赖经验治理向依靠数据治理的跨越,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滨水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深远影响。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必须树立长期的战略眼光,持续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从生态、规划、文化等多维度发力,才能打造出真正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环境,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居民享受更多生态福祉。

文字:段雁南

图片:姜灏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