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比例提升!国家图书馆揭晓第二十届文津图书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2025-04-21 21:09 语音播报

城事

421日,相信阅读的力量——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发布暨国家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举办。活动揭晓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评选结果,并推荐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年度佳作:《满世界寻找敦煌》《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亮世界》等20种文津图书和46种文津提名图书从2800余种参评图书中脱颖而出。

今年报送参评的社科类图书有1691种,经过层层甄选,最终评选出文津图书8种,文津提名图书16种。本年度的图书题材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了历史、艺术、人文、法律、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题材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写作风格各异。

本届评选共收到科普类参评图书458种,最终产生了文津图书6种,文津提名图书12种,图书题材涵盖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与往年相比,今年入围终评的原创科普著作比例明显提升。

本届文津图书共选出少儿类文津图书6种,文津提名图书18种;其中原创童书占70%以上。

【链接】

第二十届文津图书简介

一、社科类简介

1.满世界寻找敦煌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四五十间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这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2.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本书讲述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考察了大国形成演变的时代机制和规律特点,揭示了近600年来全球格局变化的深层逻辑。

3.牛津全球书籍史(插图本)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知名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4.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

5.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

6.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

7.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

本书记述了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先生在科学画、博物画、邮票设计及彩墨生态绘画等领域的探索历程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一名植物科学画家一生一事,徜徉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精益求精地为自然画像的治学精神。书中收录插图412幅,是一部优秀的自然读本、一部珍贵的植物学史料、一部饱含温度的人生之书。

8.诗歌名物百例

本书是凝聚了文化学者扬之水三十载诗歌名物研究积累、心得的中国古代名物研究新作。全书收入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等方面的一百六十余个词条,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进行溯源、解读,考古实物及相关图片与之相配,典雅的封面与简体竖排、图文互鉴的内页设计与该书古朴、严谨的气质非常契合。这是一部对人们惯常不求甚解的古诗中所及名物解惑的器物档案般的工具书,读者可据此深入古诗内涵,更为具体地了解古人生活与物质文化。

二、科普类简介

1.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

本书回顾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还是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乃至普通工人的拼搏奉献,都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拼搏的精神,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令人深受感动。

2.漫画脑科学

本书是一部关于合作神经科学的非虚构类漫画作品,由两位知名的神经科学教授讲述。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自由意志和意识,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弗里斯夫妇重新划定了各自领域的界限。表现形式上,本书采用漫画形式开展非虚构阅读,巧妙融合故事性与科学性。内容上,书中系统梳理了脑科学的知识体系,不仅生动讲述了脑科学发展进程里诸如心智理论等重大发现,还通过趣味漫画展现了团队协作时大脑内部的复杂变化,引领读者一窥大脑的神秘运作机制。

3.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

从古至今,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寄托着人类的梦想,吸引着各地区各民族的目光。其中,中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传统天文体系,保留了最为系统、完整的天象记录资料,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60多个专题回顾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重大科学成就与贡献,同时通过历史档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物等载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科学的星图、精致的仪器、精确的历法以及深邃的天文学思想,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执着。

4.宇宙的另一种真相

这是一本介绍前沿的物理学家都在做什么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人类生活、世界发展各方面影响和应用的书籍。近几十年来,物理学中发展迅猛的领域当属凝聚态物理。本书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传统的、经典的凝聚态理论进行梳理,从概念上提出对称性对于人们理解事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解拓扑材料领域的发现以及研究,描述拓扑材料的神奇性;第三部分,是基于凝聚态领域对于现实世界以及其他看似毫不相关领域的影响,属于脑洞大开的环节,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些看似深奥的内容其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

这是一本描述洞穴探险家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洞穴探险家弗朗切斯科·绍罗讲述他的洞穴探险经历和他的研究方向。人类探索地球内心的科学旅程,也是一场探寻内在、回归自我的心灵旅程。在这部如散文诗一样的作品中,作者用充满灵性的语言邀请我们赴一场大开眼界的地下世界之旅。文字通顺流畅极具画面感。本书将探索经历描写得跌宕起伏精彩刺激,并配以精美照片与手稿插图,能够轻易点燃读者兴趣,如同身临其境般了解到鲜为人知且普通人不易到访的地下世界的种种神奇景观,多学科的交互研究内容描述,也能更好地体现洞穴探险的科学意义。

6.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

《太空探索通史》一书中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学会珍藏的约600张照片和插图,以及图表、地图、卫星图像和统计数据等,史料丰富,是一部完整钩沉地球人类太空历程的鸿篇巨著。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讲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对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生动地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几十年来,技术和机械方面的突破,使人类探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星球。这本书将指引我们仰望星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放眼全球,助力中国航天征程。

三、少儿类简介

1.亮世界

《亮世界》源自作者吴启昇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儿时的田间山野和母亲的爱与温暖让他难以忘怀。成年后的作者去城市闯荡,但他发觉自己的根依然留在大自然与乡村。他在自然中感受到:从黄昏日落到深夜,再到黎明,无论光影、场景如何变化,自然界总有一个亮亮的、温暖的东西存在;太阳下山了,天还亮着。天黑了,屋里还亮着。灯关了,月亮还亮着,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还亮着……不灭的光亮是大自然的光,也是生命之光;是童年的美好,是妈妈的爱,也是温暖的希望。

2.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这是一本超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漫画科普读物。

在书中,作者从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屋顶的脊饰如走兽、脊刹、鸱吻,再从古代的窗户讲到四合院、亭、台、楼、阁、塔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的演变史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趣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你会看到令人惊艳的仙人走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图画,知道每一块瓦、每一寸木头、每一抹色彩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

了解古建筑的实用与美观,传统与创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古人生活样貌,也就懂得了古建筑的了不起和伟大。由此滋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妈妈的剪影

作者将母亲三十年前的剪纸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串联成独立的故事,形成了一本风格独特的剪纸图画书。

这些贴近生活、风格质朴的剪纸作品,营造出温馨明媚的场景氛围,描绘了一位喜欢弹琴、刺绣、做衣服的姑娘成长为一位快乐的母亲,和丈夫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本书运用色彩渐变、专色印刷及三张激光雕刻的镂空跨页的特殊设计,充分展示了剪纸艺术独有的艺术风格和生命力。

4.马鹿卓玛

藏族男孩顿月在暴风雪中救回了一只小马鹿,给它起名卓玛。喝羊奶,吃糌粑粥,和顿月形影不离,小卓玛就这样长大了。一天,山坡边传来阵阵鹿鸣,卓玛迟疑着,犹豫着,最终选择向山坡那边的马鹿群飞奔一跃……一年后,在一场暴风雪中,已经成为鹿王的卓玛带着马鹿群出现在了顿月面前,这一次,它还会离开吗?本书根据发生在西藏高原的真实故事改编,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实现状。

5.我们的乒乓球队

《我们的乒乓球队》讲述了红旗小学校园乒乓球队的故事。一个不会打乒乓球的体育老师,几位乒乓球打得不怎么样的孩子,体育老师学习当乒乓球教练,孩子们跟着体育老师学习打乒乓球。该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乒乓球的小说,更是一节关于团队合作、精神锻炼的生动课程。它教会孩子们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前行,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毫无疑问,乒乓球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是给予青少年成长最好的营养。

6.写给世界上最好的外公

一部构思精巧的书信体儿童小说,祖孙两代之间一场关于爱、沟通和友谊的真诚对话。故事里,十三岁的女孩艾么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不得不离开她最亲近的外公和熟悉的朋友们,跟着爸妈搬去维也纳。陌生的环境和人际给她造成了接二连三的困扰,在与外公来来回回的通信里,一个全力倾诉,一个感同身受;一个据理力争,一个设身处地,不同视角的探问、激发和碰撞,展现了两代人在思维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以及面对差异时的沟通。作家以轻松自然不失幽默的文风洞开了当今少年儿童所面临的成长处境,如代际沟通、自我表达、矛盾化解、同学相处等各种世界难题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