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2:18
两名参与者分别在吃了一个蛋黄派、喝了一罐红牛饮料后立即接受呼吸式酒精测试,测试结果都超过了酒驾标准,但10分钟后复测时数值归零。
4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春润万家 礼行沂蒙”交通安全互动体验主题宣传暨警营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群众积极参与沉浸式体验环节,对易触发酒驾误判的食物进行了现场测试体验。
硬核测试答疑解惑
据了解,临沂交警举办的这次互动体验活动以“游戏+科普”“体验+警示”等创意形式,打造沉浸式宣传场景,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参与。
活动现场设置“酒精检测体验”环节,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展示酒驾检测原理。
参与者食用1个蛋黄派后立即接受呼气式酒精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达28mg/100ml(超酒驾标准)。10分钟后复测,数值归零。
此外,另一名参与者饮用了一罐红牛(功能性饮料)后,短时测试也显示“酒精”阳性,其酒精含量达23mg/100ml(超酒驾标准)。10分钟后复测,数值归零。
“像蛋黄派、藿香正气水、红牛、酒精巧克力,还有提拉米苏,水果包括荔枝、榴莲,食用后短时间内容易测出酒驾。”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河东大队副大队长肖振华在活动现场介绍。
易“中招”食物及原理
为方便群众了解,临沂交警对日常食品中易触发酒驾误判的类别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是发酵类食品。比如蛋黄派、瑞士卷等,制作过程中添加食用酒精作为防腐剂,食用后短时口腔残留酒精。比如腐乳、酒酿圆子,发酵产生微量乙醇,直接食用后可能触发酒精测试报警。
二是水果类。比如荔枝、榴莲、杨梅,含糖量高,在无氧条件下易发酵产生乙醇。食用10颗荔枝后,呼气酒精值可达89mg/100ml(超醉驾标准),10分钟后消散。比如葡萄、提子,果肉破损后糖分发酵,可能产生酒精残留。
三是含酒精的药品与日用品。比如,藿香正气水、止咳糖浆,部分药品含乙醇作为溶剂,饮用后立即测试可能显示超600mg/100ml(远超醉驾标准)。比如含酒精漱口水、口气清新剂,使用后短时间内口腔酒精浓度高,易误判为酒驾。
四是其他高风险食品。比如醉虾、醉蟹、酒心巧克力,直接含酒精成分,食用后立即检测数值显著升高。比如酵母面包、泡菜,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微量乙醇,但通常浓度较低。
说明情况后过段时间再测试
“如果食用了易触发酒驾误判的食物,要实事求是地跟交警说明情况,可以喝口水漱漱口,等一段时间再进行测试一次。”肖振华说。
若食用易触发酒驾误判食物后驾车,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误会:
一是主动说明情况,向交警解释近期饮食,并提供食物包装等佐证。
二是等待复测,漱口并静候10-15分钟,待口腔酒精挥发后再次检测。
三是申请血液检测,若呼气检测仍存疑,可通过血液检测明确实际酒精含量(血液检测结果为准)。
警方提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20mg/100ml即属酒驾,≥80mg/100ml构成醉驾。酒驾将面临暂扣驾照、罚款乃至刑事责任,请勿抱侥幸心理。安全驾驶,既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