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差点儿信了上帝?
2025-04-22 13: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度皈依了天主教,这可不是瞎说。第一个披露这个信息的是《烈皇小识》的作者、文徵明的玄孙文秉。文秉的父亲文震孟在崇祯年间曾官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一度入阁予政。所以,文秉的信息来源应是相当可靠的。

文秉说:“上(指崇祯皇帝)初年崇奉天主教。”崇祯初年是哪一年?刘若愚在他的《酌中志》提供了具体时间:“崇祯五年(1632)秋,隆德殿、英华殿诸(神、佛)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有钦安殿玄武大帝的圣像没有动。

那么,是谁引导朱由检信奉天主教的呢?是徐光启。文秉说:“上海(即徐光启,他是上海人)敎中人也。”此话言之有据,《明史 • 徐光启传》:徐光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崇祯初年擢为兵部尚书,崇祯五年,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同时,他还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学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崇祯年徐光启入阁后,“力进天主之说” ——极力鼓吹天主教义。

徐光启用他获得的西方科学知识说服了朱由检。崇祯初年,钦天监的一次日食测算失准,皇帝要加罪于台官。徐光启说:“台官测算日食的方法还是元代郭守敬的呢,郭守敬当年就测不准,何况本朝?臣听说,历法时间一长必有误差,需要修正。”朱由检接受了徐光启的建议,让徐光启牵头,由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这几位,都是天主教耶稣会的“敎中人”:龙华民(1559—1654),号精华,明朝末年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意大利西西里人;邓玉函(1576—1630),瑞士传教士,天文学家、医学家、力学家、机械学家;罗雅谷(1593—1638),字味韶,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此外还有加入了天主教的中国官员李天经、李之藻。这些中外学者历时五年,编修了一部《崇祯历书》。这部新历因反对者甚多,在有明一代未能颁行。

因为崇信天主教,朱由检要求朝中大臣的名字里不许有“天”字,有的,必须改成别的字。大理寺推官陈天工,于是就改叫陈良谟了。这在《明史》中有记载。

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放弃天主信仰的,是他第五个儿子朱慈焕之死。朱慈焕从五岁上开始生病。按文秉的说法,宫内佛像被全部毁、移之后朱慈焕的病就加重了。

所谓“九莲菩萨娘娘”,就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她生前佞佛,说自己是九莲菩萨下界。第一个封为武清侯的是她父亲李伟,清华园最早就是李伟的园子。这个时候承袭武清侯的,是李伟的曾孙李国瑞。因为朝中财政困难、发不出军饷,首辅薛国观给崇祯献计向百官借钱,他说: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可由我来负责;在内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得皇帝出马不可。于是,崇祯首先拿武清侯李国瑞做榜样,向李国瑞借银四十万两。李国瑞死活不肯拿钱,并且拆毁房屋、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摆在大街上叫卖,以示自己穷得已经叮噹响了。崇祯皇帝闻讯怒不可遏,命将李国瑞抓起来,销掉了他的爵位,没收了他的房产。李国瑞惊悸而死。

朱慈焕临死前说的“看见九莲菩萨”,真的把朱由检吓坏了,“痛悔前事,特颁谕内外”——颁旨纠正以前的错误做法,释放李家人、恢复武清侯的承袭并发还了房产。起草谕旨的是新人,不懂得规矩,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写,其中道:“但愿佛天祖宗知,不愿人知也。”文秉批评道:“几不成皇言矣”——不像是皇帝的话了!这是崇祯十三年(1640)的事。

朱慈焕临死前说的话,十有八九,是外戚们编造的。因为借钱的事,闹得外戚们人人自危,想尽办法予以抵制。《明史·外戚传》说:“或云中人构乳媪教皇五子言之也。”——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太监勾结皇五子的奶妈,教给皇五子说的。朱由检信以为真,“极力挽回,已无及矣”。皇五子还是夭折了。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