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项专属服务!北京海淀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归属感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王海欣

2025-04-22 17:44 语音播报

城事

北京海淀,汇聚着前沿的科技力量,更活跃着一群为城市运转注入活力的新就业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淀区新就业群体从业人数已突破5万人。如何让小哥在海淀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

4月22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海淀区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发布活动举行。海淀区发布87项服务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涵盖医疗健康、就餐优惠、居住便利、技能提升、权益保障、融入治理等类型,深化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格局。

现场,海淀区委卫生健康工委、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海淀团区委以及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房管局、城管委(交通委)、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接力发布了各自推动的服务板块内容,并点亮暖“新”地图。

医疗健康方面的服务项目包括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享受“线上”健康咨询、延时服务、转诊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推进海淀医院“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建设,开通专属“线上健康咨询平台”;提供AI问诊服务,通过智能健康终端设备与移动端应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天候AI健康管家服务,并联动全国三甲医院专家提供在线复诊、用药指导及线下转诊绿色通道。

就餐优惠方面的服务包括持续发动连锁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就餐及歇脚、手机充电等服务,推进“海淀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餐便利,结合经营实际给予折扣优惠或专属套餐优惠等。

居住便利方面的服务包括开展“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试点,选取部分租金低、条件合适的一定量的宿舍型房源,面向新就业群体租赁,满足“一间房、一张床”多元化住房需求。探索实施“社区暖居”计划,发掘一批社区租房资源,选择安全适用空间,面向工作稳定的新就业群体提供租赁服务,推动其更好融入社区生活。

助力畅行方面,将破解“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服务困境,在大型综合性商圈以及餐饮企业聚集的“微商圈”周边推动建设小哥驿站、设置小哥停车区、充电桩换电柜、小哥专属电梯、导览图等单专座等,探索“码上进门”新模式,探索解决骑手入门难等问题,对无法骑行进入的社区提供手推车等便利工具。

在技能提升方面,海淀区将把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在新业态群体中试点开展跨境电商、视频切片制作等技能培训,鼓励新就业群体创新创业。还将推出中关村学院学历提升全额资助计划、北京大学“友好校园”研学活动以及各街镇的多品牌多样化的技能培训课程,让小哥们能在海淀找到自我提升的阶梯。

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将坚持“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程服务、全员联动、全心守护”的“五全”理念,整合全区26家委办局和单位、29个街镇和15家平台企业资源,不断推动各系统、街镇、高校、企业打出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组合拳。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