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与长城DF相机结缘以来,红梅、海鸥到后来的卡西欧、三星,再到专业级的尼康、佳能,这些忠实伙伴见证了我从暗房冲洗到高原追光者的蜕变。四次深入藏地采风,其中三次自驾穿越天路,登上珠峰、走进阿里、挺入墨脱,累计行驶里程近3万公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用镜头捕捉了一万余幅雪域光影,这些珍贵的数字底片如同现代唐卡般精心保存在三重备份的硬盘阵列中。我个人认为拍照分两类,分照相和摄影,照相就是记录当时场景,摄影要带着思想,让一张照片产生遐想,就能写出一段故事,摄影如能充分利用光线、光照及相机的功能,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出了一本书《联潭试水》,下面是我书里面的一阕词,记载了摄影片段。
沁园春·人生
僻径人茫,青柏鸟鸣,欣喜若狂。
望绿波荡漾,峰峦耸翠,莺啼燕语,霞蔚云祥。
世外桃源,山青水秀,景醉陶陶游兴长。
展歌舞,乃兴高采烈,乐不思乡。
闲时拍摄观光,片无数,初时冲洗忙。
有机将十部,博刊百件,画猫似虎,冗笔词荒。
退益诗联,改头换面,学有佳篇劳逸常。
身长健,看昼行衣锦,福寿安康。
博物馆的建筑本身设计得像一个巨大的火车头,通过巧妙的拍摄角度和光线运用,火车头上面出现了一个光环,仿佛是车头喷出的火焰。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奇观,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我想表达的是老火车站在改革开放中焕发新春,再次启航。
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前门火车站,始建于1906年,是清末全国最大的火车站。1959年9月15日,随着北京站(新建车站)的开通,原车站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8月1日 ,原前门火车站遗址经修缮改建而成,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车站上的博物馆”。
美无处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洗去了城市的尘埃。街头的积水倒映,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在雨停这片刻中找到了过去地理特征与现代建筑的美感,仿佛在诉说古都的故事。
天桥一带在元、明两代及清初时,原是一片水乡泽国,河沟纵横,两旁风光绮丽,杨柳垂条。这张照片利用雨天,在天桥地铁西北通风口上的一块盖板上拍摄的水的倒影,展现古代地理特征和现代建筑风貌。
这个照片获过奖。
俗称大家都知道的,早晨的太阳画龙点睛
位置在陕西波浪谷附件的黄河边上的一个塔,利用晚上日落前的光照,显现出带着僧帽的和尚,手捧青灯在念经。
这个景点是河南的太行山脉的一个公园,拍这个卧佛,往前走一步不像佛,往后倒一步也不像佛,目前这个公园都不知道他们里面有这个宝贝,要是知道,肯定又是打卡网红景点。
(雁西湖日出东方酒店)拉爆摄影
(天津之眼)拉爆摄影
(祈年殿)二爆摄影
(登龙望月)
树枝像个龙头,这个是天坛的新景观
疫情期间罕见的春雪,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记忆。
(沙漠天路)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金光穿洞)
颐和园十七孔桥每年的冬至网红打卡地
我爱好很多,样样不精通,都是皮毛而已,摄影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从构图设计到后期调色,每一次都在挑战人的想象力。好作品需要时间和坚持。只需观察换个视角, 照片是时光的切片,摄影让我们拥有了可视化的回忆库。多年后回看,每一张照片都是故事的载体,见证着时间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