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7:10
不用露脸甚至不是真人,居然能轻松突破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多个社交、短视频平台上,不少账号发布的视频显示,通过“虚拟相机”应用程序,在手机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电商平台上也有大量商家提供“虚拟相机工具”相关服务,有的商家甚至称任何需要人脸识别的平台都能“直接过”。
人脸识别,为啥不用露面也能通过?据报道,规避网约车人脸识别的服务,都是拿“虚拟相机”替换本地手机相机,再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的动态验证视频给平台的人脸识别验证搞“障眼法”。规避人脸识别的“数字面具”可以卖给被平台限制或封号的网约车司机,商家倒是有利可图,可如此“黑”科技已然危害平台信息系统安全、触碰法律红线。前不久,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帮助网约车司机非法改装手机牟利,被认定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最终被判刑。
网约车平台设置人脸识别,本是为了验证司机身份、维护乘客的乘车安全。人脸识别轻易“破防”、形同虚设,驾驶员有没有取得合法资质、发生过交通事故、出现过危险驾驶犯罪记录等情况都成了未知数。此前一司机有酒驾的不良记录和抢劫罪的前科,找人用图片编辑技术更改证明文件,居然成功开上了网约车。验不出身份的人脸识别,给乘客安全埋下了隐患,也在扰乱网约车运行秩序。如果有人能随意注册新账号或者使用他人账号接单,别的司机账号安全如何保证、获单公平性从何谈起?
令人担忧的是,网约车平台“破防”,会不会只是人脸识别技术被攻陷的一角?平台的人脸识别不是没被破解过,2022年就曾有人通过购买培训教程及相关软件程序,掌握了破解平台认证的技术:利用他人个人肖像照片实现“AI换脸”伪造活体视频就能通过某人脸实名认证、登录某服务平台系统个人账户。如果商家所言为实,任何需要人脸识别的平台都能“直接过”,还有多少平台的人脸识别识别的是“数字面具”?如果支付、个人信息服务等平台也在其中,用户的财产、个人信息等安全岂不存在极大风险?
既然平台设置人脸识别,理应做好应对技术攻击的准备,不断提升防御能力、筑牢安全防线,用道高一丈去应对魔高一尺。事实上,已经有平台在加厚“防护盾”。比如,有的移动出行平台要求顺风车车主在“出发去接乘客”和“到达乘客起点”时,均需进行人脸识别;有的平台采用对App代码进行“混淆加密”的加固方式,让攻击者找不到注入的突破口等。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才能撕掉“数字面具”。
人脸是个人信息中的高级“秘密”,绝不能沦为不法分子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的“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