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伤敌一千”未可知,“自损八百”远不止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邱凌

2025-04-23 18:17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美国政府自4月3日开始对进口汽车“永久加征”25%的关税,并预计从5月3日起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同等水平关税。

美国关税大棒虎虎生风,“伤敌一千”尚未可知,但自损远不止八百。面对即将生效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美国汽车业坐不住了。代表美国汽车行业的六大组织联合致信美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大使,试图游说特朗普政府不要征收这项关税。信中写道,“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无法承受额外的成本上涨,从而导致更广泛的行业问题。”

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大加关税必然导致进口汽车涨价,“这样人们就会购买美国制造的汽车”,毕竟“我们有的是”。然而,经济规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用小学数学“拍脑门”是不行的。正如联名信中写道,“全球供应链的路线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或者几个月内就发生改变”。要知道,今天美国制造的汽车平均有一半零部件来自进口,就连畅销美国40多年的福特F-150皮卡,也只有45%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本土工厂。换句话说,外国供应商垮掉,美国的汽车业也得“翻车”。

从原材料开采到整车制造,汽车产业上下游涉及众多环节。任何一环价格变动,都可能传导到产品终端。此前特朗普的一记乱拳打到钢铝上,这意味着,即便一辆汽车的零部件100%来自美国,其成本也会因钢铝价格上涨而飙升。对此臭棋,连美联社都看不下去了,直言此举将对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汽车制造企业带来财务压力,长期来看,这抬高的将是美国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拉垮的是自己本就持续衰落的制造业。

砸碎商人饭碗、祸乱农民生计、捣毁地方产业……自“特朗普2.0”开启以来,“美国反对美国”的戏码不断。但正如华尔街的震荡、城市街头的抗议都没能叫醒装睡的人,一封联名信更不可能让美国政府放下执念。不断加剧的极化政治,两党之间的狗血博弈,更让美国社会在纠错机制失灵的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会看到一个不那么繁荣、不那么受尊重、越来越孤立的美国”。

里里外外搅和得天翻地覆,美国政府再次“变脸”。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将“大幅下降”,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暗示中美关系将缓和,并表示对华高关税不可持续。面对美国反复无常、进退失据的政策,很难说其是真“认怂”,还是又想卖“迷魂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以不变应万变,永远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高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