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乡镇党委书记需要警惕熬年头、求平稳、搞关系思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朱婧琎

2025-04-23 22:12 语音播报


关注思想动态,健全激励机制,

促进年轻乡镇党委书记担当作为、淬炼成钢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服务群众的先锋、乡村振兴的主力,其行动实践直接影响民生福祉实效和基层发展质量。干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乡镇“一把手”作为干部后备军,是组织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其培养使用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组织部门要关注年轻乡镇党委书记这个重要群体的思想动态,警惕熬年头、求平稳、搞关系的错误思想,通过思想淬炼、实践磨炼、导向引领,激励干部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淬炼成钢。

一、年轻乡镇党委书记需要警惕的错误思想

(一)熬年头思想

有的认为,自己在比较年轻时就走上领导岗位,而且是乡镇党委书记,有明显的年龄优势和岗位优势,认为只要熬够年头,攒够资历,自然有晋升机会轮到自己。存在“坐等晋升”的消极工作心态,干事创业激情减弱。有的甚至认为两年不挪动就要讨说法,三年不提拔就要找组织。这类干部往往陷入“守株待兔”的思维定式,满足于“守摊子”式的工作状态,把职务晋升简单等同于任职年限的自然累积,对基层治理中亟待破解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现实课题缺乏进取意识。

(二)求平稳思想

有的认为,做得越多越容易犯错误,奉行“少做少错”保守主义,陷入“洗碗效应”的思维误区。认为改革创新伴随风险责任,不如按部就班保平安。在工作中弱化改革攻坚担当,回避历史遗留矛盾,导致工作效能停滞,贻误区域发展机遇,也错失个人成长黄金期,违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面对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复杂工作时,习惯以“政策不允许”“历史遗留问题”等托词推诿塞责。

(三)搞关系思想

有的认为,后续职位晋升最重要的是和上级搞好关系,和同僚搞好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人脉网络上,而非服务群众、破解难题。这类干部往往将基层工作异化为“政治镀金”,开展民生工作优先考虑“领导看点”而非“群众痛点”,片面追求领导看得见的显绩,忽视群众急难愁盼的潜绩,政绩观扭曲。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对历史遗留问题能拖则拖,对群众合理诉求能推则推,以协调难度大作为敷衍塞责、消极怠工的借口,担当意识弱化。

二、健全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一)教育引导、思想淬炼,增强使命责任

要重视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年轻乡镇党委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乡镇“一把手”也是如此,虽是芝麻官,却有着千钧担,组织把一个地区的民生和发展任务交给我们,是莫大的信任,是沉甸甸的责任,年轻乡镇党委书记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追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要树立“官当多大组织决定,事做多大自己作为”的境界。

(二)培养考核、实践磨炼,激励担当作为

在培养年轻干部时,既要注重多岗位锻炼,又要保持一定时期的岗位稳定性,尤其是年轻乡镇“一把手”,要让年轻干部在充裕的时间里获得实践机遇,真正沉下心来干成一些事。在日常工作考核中,要以工作实际效果作为考核的指挥棒,避免干部陷入“材料出政绩”的形式主义陷阱,要减少平级部门间互相打分的形式,防止出现“老好人”现象。组织部门可以开展党建引领“解难题 办实事”工作,要求基层街乡镇拉出解难题事项清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每年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树立“成事”的导向。

(三)选贤任能、导向引领,营造良好用人生态

组织部门要破除“年轻干部等提拔”的积弊,在进一步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尤其是担任过基层乡镇党委书记时,不仅要考虑其学历水平、岗位经历、任乡镇党委书记的时间长短,更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实际业绩,通过业绩来评价干部的政治品格和能力水平。要从接诉即办成绩变化看群众评价,从信访矛盾化解看担当作为,从农民增收看乡村振兴实效,从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看民生保障力度。要辨识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此外,敢于担当作为的人往往个性更鲜明,易在工作中得罪人,组织部门要注意分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一文中指出,“要正确对待民主测评。强调群众公认当然很重要,如果大多数群众反对,一般来说这个干部是有问题的。但讲群众公认决不是单纯以票取人。敢负责、干工作的干部往往会丢点票。不能形成‘唯票’的导向,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所谓的‘满票干部’,否则就会引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得罪人,甚至拉票、贿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让年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历练中淬炼担当品格,既是组织工作的必答题,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组织部门要以“墩苗育苗”的政治定力,将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品格的试金石、提升实践本领的练兵场。唯有让年轻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砥砺初心,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中增长才干,才能锻造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基层铁军。

作者:朱婧琎  系北京市委党校第6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

北京策论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