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共情,北影节创作论坛举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金跃 甘南

2025-04-23 22:27 语音播报

文娱

4月23日下午,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作论坛: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共情”活动在郎园Station举办。法国演员于佩尔、《狮子王》导演罗伯·明可夫、饶晓志、陈茂贤、孙海鹏五位电影人出席现场,探讨如何以真诚的作品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当下回应时代之问。本场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市电影局联合主办。

演角色是塑造“真实的人”

法国知名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曾在戛纳、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凭借《她》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74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谈到如何通过角色塑造与观众共情时,于佩尔说:“是导演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导演。我演的都是真实的人,而不是人物,人物对于我来说有点抽象。”她坦言,自己在演戏的时候就像是遇到了另一个自己,或者另一个真实的人,“有可能是观众当中的一个人。”作为演员,她会尽可能去挖掘自己身上的所有潜质,展现一个人的多面性和神秘性。

于佩尔透露,自己在演戏的时候不喜欢去想,“拍电影往往就是正在发生的一个时刻的事情,我们不能有预设。我最愿意在现场捕捉所有的灵感,我知道一个镜头正在拍摄我,那么我要尽可能在镜头下展现当时我心中的感受。”

AI不能替代电影的人性部分

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精灵鼠小弟2》的导演罗伯·明可夫从动画电影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在数字技术尤其是AI影响创作的背景下,为大家解读动画电影的“创作流量密码”。他认为,动画其实是一种媒介,具有巨大的增长和成长的潜力,能够讲述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类型,受到了全球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提到现在流行的AI技术,他说,自己也非常震惊AI技术的高效性,“我们也在利用这种技术,希望这种技术能够为人所用,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故事。”但他也认为,不管AI技术如何发展,电影作品中如果失去了人性部分,这将是一个悲剧。“对于电影来说,让观众喜爱这个故事,如何与观众共鸣和共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去创造人类精神的图景,给观众带来情感的共鸣和价值。”

文化符号带给故事别样质感

不久前,《雄狮少年2》导演孙海鹏带着影片参加了柬埔寨的展映活动。他发现,虽然语言和文化不同,但现场观众还是有很正向的反馈,“不管是画面还是片中呈现的民族符号,包括我们设计的笑点和情绪点,他们都能够感受到。”

在《雄狮少年2》中出现了舞龙舞狮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孙海鹏认为,把这些文化符号运用好,可以给故事带来不一样的质感,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也会让他们有好奇心,看完会想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片中的地域文化,“我们不能因为是动画片就忽视了一些非常有烟火气、标志性的地域画面。恰恰是这些东西做好以后,反而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有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力量。”

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故事

一直以来,饶晓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不仅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现状,还敏锐地将他们置于国家、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他执导的《万里归途》《无名之辈》等都叫好又叫座。“如果泰坦尼克号那次没有撞上冰山,就不会有《泰坦尼克号》电影中那样凄美的爱情。”饶晓志认为,所谓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故事,只不过是把这份重担交到了普通人身上,“当我们没有遇到那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成不了英雄,也看不到我们身上悲壮的一面。”

电影《破·地狱》凭借冷门的殡葬题材,一举拿下中国香港影史票房季军和香港影史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导演陈茂贤谈及影片为何如此受欢迎时透露,这个剧本是因为外婆的去世触发了他的创作动机,但在前期的研究中,他发现生死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在生死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充足的真情在里面,我觉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就会走进来,走进导演的世界,作品就会成功。”

十部京产电影项目现场推介

为了让作品更好地连接观众,今年北影节创作论坛增设了2025“中国银幕 北京佳作”项目推介环节。即将与观众见面的《东极岛》《独一无二》《好工作!》《好好的》《聊斋·兰若寺》《群星闪耀时》《水饺皇后》《无名之辈2&3》《戏台》以及《震耳欲聋》等十部京产电影的主创团队来到到场,分享新片亮点和动态。

《东极岛》制片人朱文玖说,这部电影展现出中国人的勇敢和善良,就像论坛主题一样,“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共情”。《好工作!》监制董润年分享,“这是一部非常新的喜剧,能够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国电影创作生产最活跃的城市。2024年北京备案立项的影片达到775部,占到全国的1/4。在55部过亿票房的国产影片当中,京产影片占到1/4,其中有4部京产影片位列国产电影年度票房的前十位。

多年来,北京始终高度重视电影的创作生产,导向鲜明、优化生态,大力扶持优秀作品的创作。北京也是全国首个为电影设立政府的专项引导基金的城市。去年年初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传递推动电影创作生产和产业融合,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去年北京市资助扶持创作的项目达到了67部,较上年增长1倍。近些年来在广大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次论坛聚焦电影创作,更提出“与时代同行、与观众共情”的主题和期许。新时代的国产电影应该承担起凝聚人心的使命和责任,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编辑:王金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