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沟七十二景里,有一景是李凤姐墓。据说因为长满了白草,又称“白凤冢”。
李凤姐,是戏曲《游龙戏凤》里的人物。戏中的故事说,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出游,在大同梅龙镇一个酒馆里,看见了青春貌美的李凤姐,经过一番调戏引诱,把她俘获到手了,后来封她为妃,并把她带回了北京。照这么说,那居庸关怎么会出现李凤姐的墓呢?
曾有几种不同的传说。一说正德皇帝带李凤姐回京途中,李凤姐病死在了居庸关。这个说法出自吴炽昌所著《客窗闲话》,说朱厚照带着凤姐一同回京,并辔齐驱走到居庸关时,风雷交作,“凤姐睹关口所凿四大天王,怒目生动,眩晕坠马”,一病不起。她临死前对朱厚照说:“臣妾自知福薄,不能侍宫禁,请帝速回。”朱厚照被凤姐所感动,说:“小女子尚知以社稷为重,(朕)安忍背之?”朱厚照命人将李凤姐安葬在关山之上,“用黄土封茔。(坟墓)一夜尽变为白”。为什么要让李凤姐死在居庸关?据吴炽昌说,因为凤姐“福薄命微,不应贵显”,没有当娘娘的命,所以,坟墓一夜变白,也是“其阴灵犹不敢受也”。这说法很像是无聊文人编的,他说:“至今过关者,遥指白壤,艳谈其事。”这可能是把“白凤冢”跟李凤姐联系起来的原始出处。
还有一种说法,说正德把凤姐抛弃在了居庸关,一个人回京了。凤姐等他不来,郁郁而亡。这个说法倒有点儿符合正德皇帝的性格。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凤姐是有夫之妇,为霸占李凤姐,正德把她丈夫杀死了。凤姐在赴京途中身亡,可能是病故,也可能是自杀。她的坟墓一夜长满白草,也是为怀念她的丈夫。这个传说,是对正德皇帝的鞭挞和谴责,反映了老百姓的爱憎。
那么这个“白凤冢”位置在哪儿呢?过去,关沟南口之东半山上,远看有一个白点,传说那就是李凤姐墓。笔者年轻时当过列车员,每当列车驶出南口时,总要望望那个白点,希望有一天到跟前去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我的朋友韩和平是南口长大的,为写这篇文章,我发微信向他打听:“南口东边山的半腰上远看有个白点儿,说是李凤姐墓,你到跟前去看过吗?”他回复我说:“你所说的那个白点南口人都叫小白塔,1968年我上去过,塔是用山上的石头建的,表面抹的白灰,塔有3米多高,塔中间还有个类似佛龛的,上有舍利塔三个字,塔尖只剩三分之一了。塔身基本完好。‘文革’后期,小白塔被人拆了。‘非典’时期我还上去过,只剩一堆石头了。塔的下方有泉水,据说原来还有庙。”
我又咨询昌平的史地学者高建军关于小白塔的情况,高建军给我发来一张老照片,是七八个人在塔基下拍照的,可以看出方形的塔基上,隐约有座覆钵式白塔。高建军认为,白塔应该是一位僧人的坟塔,该僧人可能是南口城东大寺的。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了。小白塔不是白凤冢,与李凤姐无关。而且,李凤姐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怎么会长眠在居庸关呢!(下面这张照片,是韩和平从朋友那里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