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电影台词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那时的文娱生活贫乏而单调,看电影无疑是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了,于是乎,有趣的电影台词在大众中风行,每个人都能随口说上几句,并以此为乐。
那时的成年人喜欢模仿早期中外革命影片中的正面人物,他们极为郑重地模仿革命者做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那份革命的激情真使人感动,其功力当不逊于专业演员。但有时他们也会略带忧郁地说上一句“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大概饱尝生活艰辛的他们此时更多是流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稍年长我数岁的那一代人常看的是几部样板戏电影,正在上学的他们见面时确实如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所展现的那样,见面就是“欧巴!”“古鲁木!”(《奇袭白虎团》)这样的韩语口令,其丑怪之状令人忍俊不禁。再不然就是“三爷,今儿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您看着办吧!”和“老九不能走!”(《智取威虎山》)。
到我上学时,由于许多老电影解禁和新电影的出品,可模仿的台词大为增加了。孩子们往往喜欢模仿反面人物的台词,大概是台词的内容和演员表演时的神态更富喜剧色彩。一时间满耳都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闪闪的红星》)。孩子们最喜欢模仿的还是动画片中的台词,我那时就经常用生硬的语调说:“老头!鱼盆是我的,是我从我们国家带来的!”(《渔童》)。被模仿最多的还是孩子们心中的头号经典《大闹天宫》,每到下课铃一响,都会有人高呼一声“孩儿们,操练起来!”我和哥哥在许多年里都玩着这样的游戏:当他进入浴室洗澡时,我就敲敲门,阴阳怪气地问:“哎,猴头,里面的滋味如何啊?”如果他说“好热!好热!”我就冷笑一声“嘿嘿,先别忙说热,这热的嘛,还在后头呢!”他要是说“好舒服好凉快!”我就狠狠地说“我叫你舒服!叫你凉快!”其结果都是我把水温略微加高,直到他求饶为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记忆逐渐地淡化了。高考、学习、工作,童年的乐趣被抛到了脑后。最终,这种模仿的乐趣完全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是有时偶尔会想起。前几年,我遭遇了车祸,左腿骨折,着实伤得不轻。出院后我在家中静养,许久未见、刚刚生完孩子的表妹突然来探视我。我大为感动,打起精神,拄杖相迎,见面时真是百感交集,一时语塞,忽然灵光一现,脱口一句“妹妹,你还认识我吗?我是你哥哥阿太啊!”(《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