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6次“太空会师”见证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5-04-25 13:37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同事,也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

宇宙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自中国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时代”,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此次发射任务中,长二F火箭从数据传输到飞行监测共有32项技术改进;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拓展出约20%上行载荷装载空间,并把斑马鱼、涡虫、链霉菌等3种生物样品及其实验单元送至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可以说,此行是一次前沿技术的展示,也是一次对于未知的探索。

看到又一张“全家福”,很多人的思绪都飘到了55年前。彼时的4月24日,就在同一片戈壁滩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而这一项目从提出设想到最终实现,历时12年之久,中间更一度停滞。研制卫星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不足,测试试验设备不齐,资源人员短缺,西方国家技术封锁……问题挑战一个接着一个,怎么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不仅要干出来,更要干好,确保成功。”在冷库里做低温试验,用旱厕改造成振动试验室,自己动手建造土煤气发生炉做真空仪器……彼时连卫星样品都没见过的航天人,硬生生蹚出一条自力更生路。

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仍在我们头顶环绕,更作为厚重的精神符号激励着航天人再攀高峰。看今朝,“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神舟第20次从容问天,嫦娥六号携月壤归来,“悟空”“墨子号”“慧眼”等10余颗空间科学卫星闪耀太空。望未来,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浩瀚天穹还将一次次刻下中国坐标。

中国航天永远令人心潮澎湃,不仅在于艰苦奋斗的精神密码,更在于引领人类共同遥望星空的博大胸怀。就在最近,中方宣布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新朋友加入“神舟出差组”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有6个国家的7家机构通过了审查;天问三号也面向国际社会开放20千克质量资源,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火星探测与研究。共赴星辰大海,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乘东风万里,揽星河入怀。中国人会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不断前行,也将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贡献。

图源:新华社


编辑:关末

打开APP阅读全文